如今随着社会进步,蜂窝煤正在不经意间逐渐走向消逝 ,在我们的生活中,已远离了炉火和煤炉。然而冬天一到,我就会想起原来住四合院烧蜂窝煤的那些日子,那温暖如春的炉火岁月 ,至今我还很怀念。
现在我们居住在楼房里,享受着暖气,室外虽然寒冷,室内依然温暖如春。烧煤,对一些老北京人来说,已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
那时候快入冬先要去买那种铁皮烟筒,然后自己装烟筒,装炉子。生炉子取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先拿一张报纸塞在炉膛里面,报纸要揉皱,上面放一块引火的草炭,在草炭上面再放蜂窝煤块。然后用火柴在下面点着报纸,报纸快烧完的时候引着草炭,草炭再引着煤,这样一步一步把炉子点着。
烟雾很大,烟熏火燎,有时呛得人鼻涕眼泪一把抓,往往弄得满屋都是烟。很多时候与邻居换一只正燃着的煤。
遇有风向不对时,炉风倒灌,那就更遭了。黑烟顺着烟筒的接缝处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别看小小的炉子,生火也要有技术。在窗户上卸块玻璃,装上风斗,是为了预防煤气中毒。
用煤炉生火取暖,烧水做饭,买蜂窝煤是必不可少的。刚买来的煤不能马上用,因为太潮湿,需要在空地上晾一晾,风干。所以入秋就要为过冬储备蜂窝煤。
每到送煤的师傅给各家各户送煤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客气的倒茶送烟的,街坊们也都很体谅那些送煤师傅,一车煤几百斤重,一个人又要拉又要搬的,出了一身的透汗。挣的都是辛苦钱,每到这个时候大家对送煤的师傅都很客气。
那时候各家儿存的蜂窝煤都放在自家房外的窗台下,上面盖块塑料布并压上几块砖。一次往屋里拿进五块十块的放在炉儿边,随时取用。
有煤炉的日子是充满温情的。外面下大雪天寒地冻,进到屋里却温暖如春。那窗户里面的热气儿凝聚成的水道儿,倍感亲切与难忘。忘不了那跳动的红火,这一切都暖暧地燃烧在记忆地深处……。
大杂院虽然拥挤而杂乱,但是邻居之间的关系却融洽而和谐。好亲不如近邻,那时候的邻里之间,对门是户的住着,就象一家人一样,那家儿有点新鲜的吃食,也得想着给对门送点尝尝。
下班后回到家煤炉火熄灭了,邻居常争着喊:到我家来烧,其乐融融。取暖条件自然不敢和现在比,但回想那时的冬天总觉得比现在要温馨。其乐融融。取暖条件自然不敢和现在比,但回想那时的冬天总觉得比现在要温馨。
我仍然怀念那亲如一家的邻里亲情。忘不掉全家围坐在火炉旁,取暖、聊天的平凡生活。有时在火炉上烤几块红薯,或者放一把花生、瓜子,边吃边聊,感到其乐融融和无比温馨幸福。
有的时候街坊过来串门,一起坐在炉子边上闲聊上几句,那种温馨的感觉让我们至今年难忘。不知为什么,每当回想起四合院中的往事,总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现在居住条件变了,人们生活水品提高了,但是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那段邻里情怀烧蜂窝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不知怎么,闲暇时还常常想起烧蜂窝煤的那些日子。
过去的老邻居少了联系,后来搬进楼房再也体会不到大杂院人与人的那种温馨的亲情氛围。
生炉子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但是一到冬天就会经常翻出那些有炉子的记忆,还是忘不了那墙角下一摞摞堆放整齐的煤,忘不了那些烧煤的日子,那蓝蓝的煤火总会让我感到温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