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两个老外一起吃饭

(2010-02-11 00:02:52)
标签:

杂谈

分类: 【原创田园】

文章标题:  和两个老外一起吃饭


文章作者:读者 

文章转自:精彩同行论坛

文章链接地址:http://www.jingcai.org/viewthread.php?tid=24772&extra=page%3D35


文章内容:


一.        包饺子
     年前的某天下午我们全家邀请一对外国朋友来我家吃饺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Bruce 和Rose Marry.

    这对外国朋友在半年前来中国的,在两个不同的学校里教英语。他们都喜欢中国文化,对中国饮食也非常感兴趣,接到我们的邀请,立即答应了。听说我们打算请他们吃中国的传统食品饺子并在家里自己动手包时,他们更是高兴,Rose  Marry 还自带了一个围裙。

    三点左右,两位朋友就到了。他们带了一盒巧克力作礼物送给我们,我们高兴地收下了然后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聊了一会天。Bruce是美国人,自小生活在英国。而Rose Marry是地道的英国人,生活在首都伦敦。他们在英国相爱并结婚,现有两个孩子。女儿在法国教英语,儿子在伦敦工作。在电话中Bruce说儿子和他们一起来我家的,可他孩子有急事先回国了。一进门的时候Bruce 就道歉,说他儿子不能来了,已经有事回国了,并请我们原谅。我却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忙说没事的。他们一再要我们谅解,我们忙郑重地说真的没事。也许是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也有所不同吧。

    我们很快就聊到饮食上。我问他们是否喜欢中国饮食,他们齐声说喜欢。说这话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都发亮,看得出来是真喜欢,并且对今天的饺子充满期待。我又问他们,以前包过饺子没,他们又齐声说never!(从来没有过)两位年近半百的老外,眼里的表情却象孩子一样热切。

    近四点的时候,我和Rose Marry来到厨房。Bruce在客厅里,他在饶有兴致地和家人学中文。他一再声称,I never cook, I eat! ( 我从不煮饭,我只管吃!) 哈哈,看来是一位大男子主义者。

    我准备了三种饺子馅:酸菜馅,鸡蛋韭菜馅,芹菜馅。为了让Mary能了解做饺子的过程,我只是把材料准备好了,然后我们一起切菜,剁馅,拌馅。Mary饶有兴致地看着,并不时的提着问题,并跟我学着每一样东西的中文名字,有模有样的学着说。发音很不准,可是却十分认真。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有这么高的热情学一门从没接触过的外语,我真有些感动和佩服!

    面和馅儿都准备好了后,我们就开始包饺子了。这是最让Marry感兴趣的,我边做边教,她就跟着我一起揉面,擀皮。可毕竟是第一次,Mary的动作显得很不协调,也有些夸张。最有趣的是包饺子,她怎么也学不会我们传统的做法,包出的饺子馅很小,边也捏不紧,而且还把馅弄的到处都是。 她夸我包的饺子象艺术品,我感到挺自豪的, 呵呵。我们边包边说笑着,不知不觉就把所有的饺子都包完了。

    我又做了几个简单的菜:小鸡炖蘑菇,白菜炒木耳。炒干豆腐。然后就开饭了。Bruce 和Mary对饺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不住地点头说”good!”几种馅的饺子都尝过了后,他们一致认为芹菜馅的最好吃。令我惊讶的是,Bruce特别喜欢蒜酱,半小碗的蒜酱他吃了近一半, 并不住地向Marry 介绍。白菜木耳,干豆腐他们也非常喜欢,这顿饭他们吃的非常开心。临走时,Bruce夫妇邀请我们去他们家,说要给我们做甜饼吃。

二.去Bruce家做客

    初六下午,我们接到了Bruce打来的电话请我们去他们家。进到小区里,Bruce已经在下面等我们了,见了面我们如同认识了很久一般,大声地打着招呼。

    他们租住的房子很小,可里面的装饰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和豪华无关――一个小小的长人沙发,绕着沙发四周有个金属的架子,一层一层的,可摆放许多物品。沙发的背部是一块大大的布画,Bruce说,这是他女儿从去非洲给他们带回来的纪念物。金属架上到处都帖着照片,有他们自己的,也有女儿和儿子的,每个照片都经过了精心的装饰。挨着沙发是一个小型的转角的厨房(我认为更象一个吧台),是用两个可活动的可组合的架子把墙角围了起来,看上去简单又时尚。本来另有厨房的,可Mary介绍说,她喜欢把厨房这样设计,这样她可以一边做饭一边看着Bruce做事,或聊天。小厨房里有一个冰箱,上面帖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图画,也有照片。墙上挂满了做饭的用具,琳琅满目―――只是这些用具都十分小巧精致,简直就象孩子的玩具一样,可爱极了。

    房间里还有一个小圆桌,两把椅子。一只点着的蜡烛插在一个空酒瓶里,窗子挂着彩灯,一闪一闪的。没有电视,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放着不知名的好听的音乐。四周的墙刷成了淡绿色,也有许多照片。小厨房里开着一盏桔色的台灯,整个房间看上去又清爽又充满情调。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动手布置的,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刚搬进来的时候,房间里的状态是nothing(什么也没有)。不用说,Bruce夫妇是十分热爱生活的人。他们的签证到六月份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回国了。回去之后能否再来还是个未知数。我心中暗想,换成了我,只住几个月,我也许不会花这么大的精力来布置房间,因为走的时候绝大部分东西都带不走的,能凑合就行了。可心底也十分佩服他们: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天,认认真真地生活,并享受着这一切带给他们的乐趣,哪怕是生活中一个极小的细节。

    很快Mary就开始做饭了。所谓的“饭”,其实就是一种点心。很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对于我来说大概就象包饺子对于Marry一样。

    现在我大致还记得这道点心的制作过程:

    先把一些面粉倒进一个盆子里。然后打几个鸡蛋放入。搅拌。几大勺白糖和红糖,一些色拉油,还有两种我从没见过的香料油。一大块奶酪,切碎倒入。苏打粉少量。一条巧克力,切碎倒入。还有椰蓉粉,香料粉等等。还有许多我根本不认得的东西,一样一样都掺进了面里,不停的搅拌。最后面的颜色变得很粘很暗,象芥面一样了。然后用一个勺子把这面一勺一勺的放到了一个容器里,最后放进烤箱烤。十几分钟后,点心就做好了,闻着很香。每人一杯咖啡,我们的晚饭就开始了。不用筷子,只用手拿着吃。点心上再涂些果酱或奶油。我只吃了一块就开始牙疼――实在是太甜了。听Mary说,她们在英国就常吃这样的点心,我真奇怪,这么甜的东西牙齿怎么会受得了呢。她还有一个很厚的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着各种点心的制作方法。Marry还有一个小小的台称,每种不同的点心的不同材料的用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她加入每一样东西前都要先称一下。据说,中国菜谱上的“少许”一词就让很多外国人感到头疼,不知到底多少才叫“少许”。

    九点左右,我们就起身回去了,Bruce送我们到楼下。说完再见,他便转身离去――-并不象平时我们送朋友的情形,会说好几次再见,然后等客人走到大门口看不见了才回去。呵呵,挺有意思的,又是一种不同的习惯。

三. 去咖啡厅吃晚餐

    开学后的一天,Bruce又邀请我们出去吃晚饭。这次是他们选好的一个地方,就在他们家附近。据他们说,那里的东西很正宗。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于是下班之后,我们先是在他们家小区里集合一下,然后徒步来到那家咖啡厅。这应该是中心区内的一个地方,我以前从没来过,店名叫Andes Café。店内很安静,装饰完全是西式风格,服务生也操着英语。客人多是外国人,我们五个人选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了。我平时极少来咖啡厅,所以也不知道该吃些什么,看着菜单上的图,哪个看着好看些就点了。呵呵。他们几个都点了咖啡,我喝了咖啡晚上便睡不着觉,于是就点了一个小瓶的西班牙啤酒和一个小瓶果味酒。

    酒和咖啡端来后我才觉得有些后悔。那天晚上天气还有些凉,正应该喝些热的东西暖暖胃。可啤酒和果味酒都是冰镇的,而咖啡却是热腾腾的。又不好意思再换,只好喝着冰凉的酒聊天。那果味酒味道还不错,啤酒就不同了,和国内的一些啤酒比起来口感觉得差了些,和昂贵的价格不太相符。不过,尝试到不同口味的东西,我还是很感兴趣的。

    就在我越喝越感到冷的时候,主食端来了。名字当时还记得,现在想不起来了。盘子里装的就是两个饼一样的东西,和汉堡相似,里面夹有火腿,奶酪和生菜。但没有汉堡那么软,吃的时候有些费力。但好在是热的,胃里舒服了一些。我没觉得好吃,甚至觉得很不好吃。 看其他人的主食也差不多,但Bruce和Marry却吃的很香。

    结帐的时候,我们是各付各的钱――这和我们在吃饭前估计的差不多。“请我们吃饭”,实际的意思是,“邀请我们和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张桌子上进餐,但各付各的钱,可以聊些感兴趣的话题,一同享受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这种观点我以前只是上书本上读过,但在实际中并没做过。我们的习惯就是,既然请人家吃饭,钱当然是由自己来出,要不然那还叫什么请。看来东西方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在回去的路上,我和Marry还讨论了这个问题。她一直在问”Why?”我解释了半天也不知说清楚了没有。其实这个原因很复杂,还真的不容易说清楚。

    过马路的时候,我有好几次都发现,这两个老外很不守交通规则,明明是红灯,车很多,却还要过。英国人是比较守规则的,我本以为他们会非常守交通规则。这让我很吃惊很意外。可见,书本上的东西不能说明一切,优秀的人身上也会有坏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散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