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读书
(2010-02-20 20:38:25)
标签:
读书无用杂谈 |
分类: 投资理念及思考 |
庄子和读书
——夕饮冰
阅读对于投资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自己想明白了以后,尽可能放弃其它来做的事。阅读并不能让一个投资者直达成功,但不阅读会离投资的成功更远。就象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必须具备一个企业家的管理知识,一个会计师的财务知识,一个经济学家的宏观视野和一个心理学家对自己和大众心理的纯熟把握一样,但反之,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种才学对投资都会是一个盲区。
终极而论,足够全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具备了一种可能性。 最近读《庄子·外篇·天道》新有所悟。庄子在文中明确提出,书中的东西皆为糟粕,即使是圣人的书也无例外。更是以轮扁的故事阐明,即使是耳提面命的技艺传授尚且如此之难,更有多少精华思想能在书中代代传播呢?就象眼下读到的这篇两千多年前的文章,自己的心息又有多少能与庄子的思想相通呢?按我的理解,庄子的思想略有偏颇,如果没有图书流传,连圣人的糟粕我们都见不到影了。即使是古代圣人的糟粕,经常读一读,现代人的智慧也会得到提升。
当然,庄子的真正说的并不是书。一本书,在不同的眼睛里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人的确能捕捉到前人书中的精华思想,那其实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有能力发现了,记下了,学到了,那也仅仅是个开始。只有经过自己的再加工,体验了,挫折了,开悟了,达到了“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的境界,那才是一真正的境界。我相信那种成就的感觉的确有可能是写不出来,说不清楚的。自己在读书时,也经常发现,当一些大师欲言又止时,我想是有两原因,一是在他的有生之年还不想说,二是就是说不清楚的。(这里插一句,与主题无关。我有时喜欢读些有些水准的投资学习者写的东西,那里有真实的感受和详细的演义。)
读书途中重重险阻,投资书中十有八九都为糟粕,能借到一双慧眼将它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已属不易。即使好书读尽,具极深悟性,在实践中的九九八十一重劫难能绕过去的又有几人?真有那一天,再读书就是读自己,自己就是那本最难读的书,这可能比读懂真正的书更难上加难。自己这本书再读懂了,投资的成功也只不过是读书的一个副产而已。
附:《庄子·外篇·天道》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斲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世上人们所看重的称道和就是书。书并没有超越言语,而言语确有可贵之处。言语所可看重的就在于它的意义,而意义又有它的出处。意义的出处,是不可以用言语来传告的,然而世人却因为看重言语而传之于书。世人虽然看重它,我还是认为它不值得看重,因为它所看重的并不是真正可以看重的。所以,用眼睛看而可以看见的,是形和色;用耳朵听而可以听到的,是名和声。可悲啊,世上的人们满以为形、色、名、声就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形、色、名、声实在是不足以获得事物的实情,而知道的不说,说的不知道,世上的人们难道能懂得这个道理吗?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说那就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古时候的人跟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一块儿死亡了,那么国君所读的书,正是古人的糟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