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2021-12-09 13:08:33)
标签:

谷石峪

大青山

升仙岭

小津口

神龙图

    大青山真名青山,是因山石呈青色而得名,还是因为它总被薄薄的青纱笼罩着,不得而知。大青山海拔仅800余米,占地面积也仅几十平方公里,算不上高大雄伟,气势巍峨。至于说为什么又在山名之前冠以“大”字,并能与泰山同享尊容?众说纷纭的解释,总感觉有点名不副实。但既然称“大青山”,就一定有它称“大”的道理。 
    据《泰山道里记》载:“大津口东五里为青山,绝顶巨石如冠。”《汉书》:“昭帝元凤三年春正月,泰山大石起立,高丈五尺,有白鸟数千集其帝焉。”《岱史》云:“青山在岳东南麓,汉明堂东北,南为望仙台,汉武帝筑也。”东南有皇姑庵,北为仙源岭,青山东四里为升仙岭。由此可知大青山是一座有传说有故事,文化底蕴深厚的仙山。 
    周末跟猴姐青山行,一行八人中,除了我2018年4月份跟随泰山王来过,其余都是第一次来。尽管我提前下载了三个轨迹,也有叠加图,但为了稳妥,依然选择我上次走过的路线,从谷石峪进山。山里的清晨有点雾朦朦的,空气中不时飘来丝丝烟火味,黛青色的大青山如一条巨龙绵延亘卧在静寂的旷野中。沿沟底小路蜿蜒而上,边走边印证上次走过的打卡点。沟里谷壑幽深,岩石结构和色彩颇有那么点彩石溪的神韵。奇岩怪石星罗棋布,或立于道旁,或隐于沟壑,各具形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老百姓看作是神石。禁止开采前,大青山是泰山石很重要的开采场地。 
    看轨迹沿沟底清晰的小路前行,能一直走到大青山山脊上,右拐就到主峰顶。一是沟底的路线有点缩水,再就是沟底也没啥亮眼的景色。我上次是走的沟左边的山脊,视野开阔,远景、中景、近景都能一览无余,而且沿途有很多光滑的裸露大岩石可以让喜欢攀爬的猴姐等过把瘾。和猴姐商定后沿小路左拐上山脊。 
    大青山的山体土石分明,杂草丛生,岩石层叠。山的阴面和沟谷两侧裸露的岩石无数,似人若物,千姿百态,峭拔中充满阳刚雄浑的气势,在天地间保持孤傲超然的风骨。这些地质奇观已有上亿万年的存在,又有谁知道亚当和夏娃是不是根据这些仙石的形状而塑造了万物生灵呢?有崖壁得爬,没崖壁绕路去寻找崖壁也得爬,小伙伴个个爬得妙趣横生,意犹未尽(除了恐高的我)。 
    山的阳面树木成林,杂草繁茂。由于鲜有人走,也无人修剪,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近似原始森林般的风貌。松柏、槲树、刺槐等杂树丛丛重叠,树与藤相伴而生,有的植物在石缝中挣扎而生,树石相拥。最喜欢也最放松的是有一段径幽林密的草甸子。厚密的茂草沿着山坡向四周蔓延铺展,占满了人的整个视线,成了极其亮眼的风景。步入林中,会让人油然而生置身林海的感觉。茂草向来是多情的,从不拒绝每一阵风的撩拨,风稍微一吹,稍高的杂草就随风卖力地摇荡,发出沙沙的声响,让人心动。行走其间,风清气纯,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浑然忘我之感。临近峰顶的一段路,有很多浑身是刺的二娘杆子(当地人的土话,也叫晚娘藤),小心避让绕行,终于登上了大青山峰顶。 
    站在山巅,眼前终于再无山的高度,视界顿觉开阔,刚才因刮扎之疼而折皱的心情豁然为之明朗。西望泰山:调军岭、东、西马峰,泰山极顶、大小天烛峰、东尧观、崮顶山等尽收眼底。东眺升仙岭:整个大青山主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横卧,蜿蜒飞绝、逶迤起伏、神奇壮观。山脊狭窄,左右悬崖,千峰百态,峥嵘多姿。眺望云雾飘渺中的徂徕山,若隐若现,恍若仙山。莫非我们所站之处就是史料记载的望仙台?惬意地感受“会当凌绝,一览众山”的豪迈,天大地大都在心中了。 
    青山极顶东南悬崖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大约高5米,巍然屹立。是造物主馈赠给每位登临者的礼物。由于植被遮挡,无法看全巨石的形状,是不是道里记所记载的“巨石如冠”?巨石上面有轮廓鲜明的神龙飞天图,在湛蓝的晴空下,向我们昭示着它的神奇。找准角度,细细观赏,只见巨龙集多种动物的特点于一身:眼似龙、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须似羊、身似蛇、爪似鹰,昂头摆尾,横空欲飞,活灵活现,一幅神乎其神的真龙附石图。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帝王的象征,汉武帝在此修筑了望仙台。因此当地群众认为此山有仙气和灵气,能规避灾难,给人带来好运和幸福,是保佑周边百姓风调雨顺、乡泰民安的圣地。这或许就是青山从古至今被人们一直以“大”字冠名的原因吧。没有找到望仙台的任何痕迹,或许望仙台就是一天然的大石头平台?也没有看到白鸟聚集,倒是发现了好几个鸟窝。传说总是美丽的,考证起来是很难的。神秘的大青山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 
    打卡合影后去往升仙岭的山脊,路途更加坎坷,灌木丛更加繁茂,二娘杆子密布,比人还高,只有不停地拗弯、折断、踩倒,倍加小心,手上还是扎进了好多刺(回家后戳得千疮百孔,依然有三个刺没扒出来),胳膊上、脸上留下了点点条条红印迹。都是久经驴场考验的人了,也几近崩溃,欲撤又不甘。值得称赞的是猴姐真有股驴的倔劲,历尽艰辛仍含笑如初。是她一再坚持,带领大家顺利穿过这寸步难行的几十米,终于到达山脊的大光板岩石空阔处。就地吃饭。这时发现头发上、脖子后面、腰里好多好多杂草和草种子。 
    饭后稍息,静坐升仙岭,我再一次放眼四望:大青山巅平缓开阔,岩石峥嵘,两侧峰林幽谷,峭岩挺秀山下的天龙湖(黄前水库)、碧霞湖(安家林水库)和刘家庄水库烟波浩渺,波光粼粼,就是大青山璀璨夺目的明珠。山下高楼林立,伟岸而明亮;一条条规整的公路纵横交错,不断地延伸远方;济泰高速,横穿而卧。范家庄、李家泉、大圈村、栗坑村、高家圈、南栗子峪、小津口等大大小小的山村星罗棋布。如同国画大师精心点染的青山碧水总相宜的绝妙画卷,透视与构图恰到好处。看着眼前这幽静的山水、清新的自然,真有一种超脱淡然的空灵。 
    下山的路几乎可以称济南的经十一路,一马平川。有一小段神似巴山东沟的革命路,走起来惬意舒适得很。看到恬然于大青山脚下的一栋栋别墅,只是一眼,便可以想像如居仙境的神仙生活。在这里尽可以汲取田园之空灵,聆听百鸟之鸣幽,享受溪谷之音韵,感悟天人合一之禅机,俨然澹美超然的世外桃源。 
    大青山之行,一路走来,有刮扎之苦,有悬崖峭壁,但是也有攀爬之妙,有绝美景致,有同行之乐。像猴姐一样,带着微笑前行,别怕疼,有些伤终会成为驴行路上的盔甲。每一次都不虚此行,都会有新发现,新感悟,新收获。你若问我,大青山美不美,我说:你还是亲临一睹为好,因为走出来的风景才最美。我一直相信人的眼睛是最好的相机,任何拍下来的照片都很难最真实的呈现你眼里的那幅景像。美景三千,只能取一瓢呈上。 
    我眼里的大青山,她是一座自然环境优美,且得天独厚、有独特风景的山。有着国画的轮廓和黛青的色调,她既有北方山区的苍劲风骨,又有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既有气势磅礴的奇峰怪石,又有神秘莫测的原始森林。既有神龙附石的神奇,又有蜿蜒飞绝、峥嵘多姿的独特。大青山的美,美在浑然天成,毫无人工的雕凿与粉饰,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靠天造地设,岁月孕育,鬼斧神工。奇特的峡谷风光、绝美的岩石景观、潺潺的溪谷流水,无不展现了山之秀美、林之茂密、水之清灵。这就是大青山给我的印记。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原创】我眼中的大青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