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2021-11-30 19:49:32)
标签:

西老泉

老虎沟

五十三参摩崖石刻

悬崖栈道

鸡冠山

   周末跟猴姐继续转南山,走了一个环线:西老泉-五彩岭-老虎沟-王家泉-悬崖栈道-黄草岭-刀片山-鸡冠山-西老泉。一路爬崖下沟,钻老虎洞,走悬崖栈道,礼瞻摩崖佛像,此行不失为一条经典的休闲驴行文化线。驴行路上,有多少悬崖峭壁,就有多少故事,就会有多少感动。(身体欠佳,琐事缠身,这次游记偷懒了,文中诗作及题记资料均从云也山客先生那照搬来的,在此深表感谢)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西老泉启程,十年前我多次从这进山,影壁墙和亭子依然在,只是这画像换了,不如原来那副精致。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阳光穿越了薄雾,洒落了一地的温馨与安详,明亮亮,暖融融,懒洋洋,不经意的那一瞥,那一缕,那一束,一刹那,就感受到了灿若锦绣的本意,不由自主地陶醉了。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跨越老虎沟》
云横雾叠重重关,密境深沟曲曲弯。
手握长绳山涧下,身依一线石崖间。
野驼虎啸惊犹在,林鸟驴蹄隐未还。
漫步岩阿观秀色,拾阶栈道亦宽闲。
(平水韵)
    题记:老虎沟上口在黄草岭,下口连着老虎洞。沟陡涧深,枯藤挡道,两侧崖壁高耸,沟内乱石横亘,形态各异,并形成一个个断崖。沟的下半段有几个小崖壁,胆大艺高者徒手可下,恐高或不善攀爬者须借助绳索才行。沟中间有骆驼峰昂首眺望远方,最近还有人称之为石老人,只要官方未命名,你喜欢叫啥都行。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又钻老虎洞》
巉岩危石柱悬空,卧虎藏龙仙洞中。
蝙蝠苔痕分上下,蜉蝣鼠迹各西东。
孤峰深涧惊身退,绝壁苍崖看路穷。
附葛攀藤探幽穴,险关曲径钻迷宫。
(平水韵)
    题记:老虎洞基本上分上下两层,也有把下层称做龙虎洞,上层称做透明洞,出透明洞不远还有一个洞叫黄岩洞,其实当地老百姓都叫老虎洞。据说很早很早以前,有老虎盘踞洞中。据当地老人讲,当年鬼子进村,全村人躲在这个洞里才躲过一劫。洞的上层入口在陡峭的山壁上,口很小,仅供一人爬行出入,洞内空间非常宽敞,共有三个透明口,可容数百人。进洞后左侧有一暗洞口,可用绳降约12米到下层。洞内黑暗,谨防失足跌入。下层洞在靠近背阴佛的位置还有个小入口,一条不足尺宽的石缝斜入洞中,洞高十几米,宽数米,长五十余米,尽头右下方有个更小的石洞,钻爬进去别有洞天,内洞数洞相连,不知尽头,又叫无底洞。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观王泉摩崖石刻》
空山澄静佛家缘,石刻摩崖犹寂然。
寺窟旮旯寻小径,塔亭峰顶听流泉。
坐观今古几兴废,闲与炎凉在大川。
绝壁缩微修道法,高岩照影说西天。
(平水韵)
    题记:王家泉,原名“寺旮旯”,位于长清区张夏车厢峪的尽头。在车厢峪的中部,曾有四禅寺,即土窟寺,规模巨大。村东南崖壁上凿有佛像,均为自然岩洞略加工而成。被纳入山东省第四批重点保护文物、济南市第二批重点保护文物。开凿年代不详,根据佛像风格推测,应为隋唐遗物。王泉摩崖石刻造像有看水佛、钱库单佛、背阴佛、五十三参佛、道教诸神像、朝阳佛等。比较有价值的有四:一、地藏王菩萨:当地称背阴佛,左侧有题记,似有“圣像年深不记,春镌石菩萨……,明昌五年四月”,看来在金明昌五年(1194)时造像已存在很久了。二、“五十三参”佛像:主佛高1.2米,为一佛二弟子,周壁皆凿壶门龛雕佛53尊,佛龛有题记,仅“王颜玉”三字可识。三、道教诸神像:造像分两龛,左龛六尊正装坐像,手持笏板;右龛三尊为道官坐像和武士、侍从像。四、朝阳佛:一窟三躯,为一佛二弟子,主佛高米余,仰莲结跏趺坐,头悬发髻而禅定,佛旁为迦叶和阿难。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穿越王泉壁挂古栈道》
云缠栈道挂危空,陡壁悬崖问路通。
脚下涧深多虎迹,眼前山险尽荆丛。
方过地窄心无力,又遇天低身自躬。
侧岭绝岩追皓月,蜿蜒盘转可乘风。
(平水韵)
    题记:王家泉村西的山崖上有一条“壁挂古栈道”,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金色的丝带,悬挂在崖壁之间,围绕着山崖盘旋迂回。栈道是借助山崖的自然形态修建的。一侧山崖壁立千仞,有如刀削斧凿一般,山顶却又一马平川,平坦宽阔。另一侧是百米深的深涧,栈道宽不足一米,窄仅可放一只脚,有个别地方只能用手抓岩石,侧身慢移而过。走在上面,提心吊胆。这条栈道应该是早年村民出山的必经之路,栈道现存不足千米,其北端被近年修的防火通道截断,实在是让人心疼不已。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翻越刀片山》
危崖九曲尺馀宽,峭壁千折逼近天。
跃马飞来岚气里,长龙起舞岭云前。
峨峨叠巘横无尽,隐隐层峰断似连。
有刃刀山奇妙处,七弯八拐过神仙。
(平水韵)
    题记:过鸡冠山就是刀片山,也有人称之为刀刃山或驴脖子,叫什么名字不重要,主要是山岭两侧是垂直的崖壁,如同刀削斧劈一般,薄薄的山岭如同刀片般,最宽处不足三尺,最窄处仅尺余,数百米长的崖壁直插云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崖壁打磨成一柄刀刃。攀爬刀片山,只能借助嶙峋岩石上的裂缝,一点点地爬行而过,对有恐高症的人来说是异常的危险。刀片山南面的崖壁下有绕行的路。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七律《游鸡冠山有感》
足下临风崖倒悬, 痴情偏向险峰攀。 
鸡鸣绝顶老仙到, 虎啸半空狂客闲。 
落叶乱飞牛角寨, 荒烟斜拂凤冠山。 
振翎破晓觅奇趣, 立石米堆岩谷间。
(平水韵)
    题记:鸡冠山,山峦叠嶂、绵亘曲折,因山上有奇峰,外形酷似雄鸡的鸡冠而得名。两侧均为悬崖峭壁,攀爬需要十分小心谨慎。鸡冠山西南侧一石柱顶的飞来石形若米粒,被称之为“米粒石”;据说是当年朗公和尚自灵岩寺讲经归来,走到此处,见山峰有金鸡高卧阻挡去路,便说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化解金鸡的心魔,又留米于此以便金鸡果腹。此乃“米粒石”的来历。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从鸡冠山下到九重天景区门口,沿山坡间小道,走过青石板小路,穿过简朴、干净、整洁的村子,石房子、石院墙仍是房屋主结构,依然可见石碾,古井。三点半,终点回到起点,晚出早归的南山游结束。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原创】钻洞爬崖转南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