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日,新中国迎来七十二周年华诞,大街小巷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处处洋溢着“中国红”的喜庆祥和的节庆氛围,以此表达对祖国的深切祝福。七天小长假,比起那些遥不可及的“诗和远方”,去泰山赏秋菊登岱顶,为祖国送上美好祝福,同时享受青山绿水间静谧安逸的快乐,似乎更轻松容易。猴姐去了稻城亚丁,跟上猫哥的步伐,泰山走起。
在东科学山下就偶遇了三拨驴友装扮的队伍。慢节奏的我,怕拖精干队伍的后腿,我没有跟随小伙伴去黑龙潭看水,笨鸟先行一步,直奔大山深处。连续的几场透雨让沉寂的山川迸发出活力,到处回荡着泉水、瀑布的声音。早几分钟真管用,我遛遛达达到福寿泉入口回望时,小伙伴们陆陆续续相继而至。
又见打虎峪的网红打卡车,一辆废弃搁置至少10年以上的摩托车,准确说是摩托车架。和它合影N次了,这次十个小伙伴一起围绕着它来了个“阅bing式”大合影,算是给国庆献礼了。这站姿虽没有印D大阅bing的整齐划一,倒也算中规中矩,更主要的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迎国庆的笑容,彰显着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
葫芦峪是一条悠长静谧、形似葫芦的山谷(官方叫东沟),小路蜿蜒迂回,但并不崎岖。路上的杂草已经干枯,与临界刚刚发黄的对比明显,估计是人为助力了,走起来倒是少了披荆斩棘开路之疲累。今日天气换装登场,总算摆脱了连日来的“凄风冷雨”模式,只是这阳光出没很神秘,并不是你想见,想见就能见。隐隐约约刚露了一点头,它像在等待什么,又象是在寻找什么,我想竭力看清它的面目,它瞬间消失就不见了。我寻着盼着不见太阳踪影时,它又好像变魔术一般突然出现,将融融暖意洒遍我的全身。这时隐时现的美丽瞬间很难抓住,但在我的风景里却起着画龙点睛之妙,我只能用心定格,回味无穷。
顺着山谷走势沿不规则台阶缓步而行,静听谷语,纵情呼吸。上到帽檐山脊,正在悄然绽放的秋菊扑入眼眸,犹如谦谦君子,随风低眉轻舞。驻足细观这漫山遍野的菊花: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黄色、淡紫色、白色的,朵朵生机勃勃,竞相怒放。秋菊的花蕊很大,花瓣短而齐整,纤细而柔韧的茎枝撑托着小小的花朵,菊花姿态万千,有的娇羞地低眉含笑,有的簇拥在一起耳鬓厮磨,有的仰着头在晒太阳。半蹲着凑近秋菊,一股淡淡的丝丝清香,深吸一口,沁人心脾。
初见秋菊,我便喜欢上了这名不经见传的山间小野花,不知是否与我的名字叫秋菊有关。每年金秋时节的菊花烂漫,我都不会错过。菊是我国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词赞美它。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堕露兮,餐饮秋菊之落英”,司空图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等等。
我喜欢它或白或黄或紫的淡雅色彩,也喜欢顽强不屈的傲骨。菊花虽不及牡丹雍容,也没有兰花名贵,看似弱不禁风,但是它不择环境,不挑土壤,山涧旁,石缝里,悬崖边,秋菊连成一片,手拉着手,根挽着根,抱团一齐顽强地生长着。众花百草都已凋谢枯萎时,一朵朵素净的秋菊,不畏严寒,独自傲然遗世而孤立。萧瑟的秋风里绽放出秋天最美的颜色,独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为这个季节增添一份鲜活的生机。
我喜欢菊的清秀神韵,更喜欢它的从容淡然,孤傲的菊有“花中隐士”的美称。它不与百花争奇斗艳,独守一方清冷,独傲秋霜。哪怕无人问津、无人欣赏也无妨,淡定地藏匿于一隅,独自芬芳。这也正是菊花最吸引我的精髓所在。我喜欢人淡如菊的心境,只因心素如简。愿做人淡如菊一样的女子,过人淡如菊一样的人生:每天过简单的生活,做喜欢的事情,人淡如菊,自成风景;在静好岁月中,享受一世清宁时光。我顶礼膜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我若和陶公是同一时代的男子,我或许可以高攀和他成为朋友,一起对酒当歌,畅想人生几何?
秋菊的用处很多:它不仅可以观赏,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入药,可以美容,更可以制成茶叶,可以泡制菊花酒。择一个秋高气爽日,登上泰山之巅,煮上一壶酒,泡上金黄的菊,喝一盅菊花杯中酿,慢慢啜饮,方不辜负秋菊这清雅淡泊的名字。
过骑马石、蚌含石,到南天门。不想给泰山添堵,也害怕人山人海的汇集,避开客流高峰走望府山,独行凤凰山登顶打卡。我穿了一件中国红颜色的上衣,用这种特有的方式在泰山之巅,向祖国表白:生在中国,三生有幸。无悔入华夏,我自豪我骄傲!将最美好的祝福献给我深爱的祖国:愿我的祖国没有忧患,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泰山GW全员上岗,维持秩序,便民服务,给游客提供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整个泰山景区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尤其是消防队员中国红的统一着装,成为了泰山顶上一道最美的红色风景线。让我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看得热血沸腾,无法矜持,逮个机会和这身中国红合了影留念。有一种感动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五星红旗,有一种表白叫我爱您中国!有一种自豪叫华夏子孙。
一行4人赶往猫哥通知的集合地点仙人桥下,就地简餐。看着两位消防人员来回巡逻,等猫哥到了,商定改变下山路线。三位强驴去了蘑菇石,其余跟随猫哥走常规路线。
沿途无太多的夺目风景,就静静感受阳光。那属于秋天的阳光从高大的树林空隙细细密密地洒下来,恰好在一片片微黄的秋草上,在那华山松林间的小路上,四野都泛着橘黄的光晕。我喜欢这份光晕,觉得这种秋阳下的光晕,有一种蛋糕般的柔软和绵香。行走其中,暖意恍惚,竟有一种微醉的感觉。古人在诗词中常说“秋阳如酒”,醉的或许就是这份意境吧。
望驾石自是不能错过的景点,小伙伴们各种角度摆拍,正好去蘑菇石的也赶上来了。《泰山道里记》记载“东有御帐坪,为宋其宗驻跸处。东有望驾石,如人躬立。又东一山曰老人寨”,经查阅资料《岱史》、《泰山小史》以及校对《泰山道里记》的编者资料,御帐坪在飞瀑岩(护驾泉)上面,宋真宗驻跸处。历史上秦始皇曾在五大夫松处避雨、乾隆皇帝也在御风崖上题诗,汉武帝从东御道骑马登泰山,望驾石这个位置正好处在东路垭口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扼要处,所以这望驾石到底是守望哪个皇帝的大臣石化而成,就不得而知了。传说仅仅是传说而已。
小有耽搁下到景区,过壶天阁,走边路红门出山,等到人齐踏上归程,已是华灯初上。赏秋菊登岱顶,着红装迎国庆,沿途所有的美景,所有的美好,任花开花落,任山高水远,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深不浅。就是这么简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