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东麓的调军岭和南直沟山脊之间的山梁上,有一个突兀矗立的小山头,山顶有一巨石,无论哪个角度远看,都状似古代战将的帽子,将军帽子因此而得名。联想到附近有调军岭、威王山,莫非其中有一个很神奇幻化的传说?不得而知。每年走调军岭,每次坐19路公交车,都会有意无意地往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多看几眼,总想着有机会能亲临一观,于是就有了这次探寻将军帽子之旅。
原计划走南直沟山脊防火站,遇阻后退,安全保险起见,左绕翻过一道山梁进沟。环视整条沟,看不到成熟小路。沟里尽是密密麻麻的藤蔓和酸枣棵子,但沟并不幽深,也不陡峭,将军帽子就在不远处。目标准确,方向无误,那就奔目标走吧。凭着多年的户外经验,时刻把握着方向,沿着沟底裸露的碎石,扒开灌木枝杈间空隙,挥杖清除悬挂的蜘蛛网,好多地方都是拿脸开路。心中有阳光,就不会恐惧路途的坎坷;心中有勇气,就不会畏缩不前;齐心协力,闯过去就是一片海阔天空。经过三个小时的轮番披荆斩棘,钻爬攀拽,一行5人终于回到南直沟山脊主路上,到达将军帽子所在的山顶。那一刻语言很苍白,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整个山顶平坦开阔,举目远眺,调军岭、威王山、馍馍山、摩天岭、犁铧尖子、恐龙背尽收眼底。近观将军帽子石,高约6米(从合影角度看也就3米多高)、直径约5米左右,整块巨石浑圆夹带裂痕,西半边底座有大小不一的大石头围拱依托,东半边悬空矗立。围着它转了好几个弧度,各种亲近抚摸拥抱,各角度拍摄合影,没有错过有特色的石头。足足逗留玩耍了20多分钟,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转身离开。
接下来的行程轻车熟路,走过N次了,可以信马由缰地走了。九月中旬的天气,伴随着丝丝凉意,既无浅秋的闷燥,又无深秋的寒凉,这种浓淡相宜的舒适让心变得越来越静,越来越清,慢慢回归宁静与简单。一路悠哉游哉,慢慢行、用心赏、细细品,驴行不只是苦行僧般赶路,还要懂得驻足欣赏沿途的风景。绕过犁铧尖子,莲花石上盘腿静坐,不为修炼只歇息片刻。龙泉峰右拐下行到九间石屋沟和南直沟垭口,饥肠辘辘,实在没劲拔到中溪山了,就地开饭喽。美味佳肴,酒足饭饱,满血复活了,开拔,吼吼!
东山梁上的风转石是永远的亮点,这块石头亿万年来静静伫立在悬崖边上,底部只有很小的一个支撑面和悬崖凸起相吻合。让人感觉大风一吹,这块石头就会随风转动,故名风转石。恰逢当时秋风劲吹,相当猛烈,我的帽子被刮跑三次,仔细端详这风转石,竟然四平八稳,纹丝不动。看来这风转石的名字只是个噱头,哈哈。
看看时间来不及了,选择最近的捷径东御道下山。这条路多年少有驴走,路基本荒废了。全程杂草茂盛,倒地的大树横亘遍野,蜘蛛网比比皆是,几乎看不到一丝御道的迹象了。马不停蹄走了两个小时,顺利出山,终点又回到起点,完美地画了一个不规则小圈。依然傻乎乎,依旧乐呵呵。
收获很多,感悟很多,走泰山,不一定每次都登顶,只要能走进泰山,用眼睛去感受泰山的风景,静心体味泰山的厚重,你会发现泰山的每一个沟壑,每一条山梁,都有靓丽的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