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2020-04-15 16:11:51)
标签:

东张村

象鼻山

石匣村

郭家庄

朱公泉

      上周六章丘九鼎山穿越游兴未尽,本周末再次邀约章丘之旅继续,走了一个古村穿越大环线:东张村-石匣村-朱公泉-郭家庄-东张村。科技大咖山道弯弯不愧是导航专家,行前详细研究规划了路线,轨迹相当完善完美。一路信马由缰,一路看点众多:东张村的千年鸳鸯柏、观音庙、永清泉、东张泉、象鼻山、齐长城;石匣村村西的九顶山、村内的二十四桥、兴隆寺、罗锅桥、凉水泉、龙王庙泉、西寺庙、真武庙、观音九圣堂遗址;朱公泉村的朱公泉、古色古香的石头房子、拴马桩;郭家庄的张氏牌坊(山东第一牌坊)等等。虽然环行一周二十公里有余,但因为路况好拔高少,边走边看的慢节奏,所以并不觉得累。(文中部分借用了山客先生和那一瞬间大姐的游记和同行小伙伴们的美片,在此真诚说声谢谢!)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把车停在东张村,整理行装后启程。看见一辆非常规款的大奔车,这可是少见的稀罕物件,轮番打卡留念后直奔明朝的干年鸳鸯柏而去。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西侧的一棵树干挺拔,树纹竖直,树冠枝杈苍劲有力,颇显阳刚,为雄树;东侧一棵树干丝纹呈螺纹状至顶,如裙衫裹体,树冠枝杈弯曲修长,似仙女长袖起舞,故称雌树。两树枝纵横交往,如挽似抱。称为鸳鸯柏恰如其分。村里传说是王母娘娘膝下的金童玉女化身柏树长留人间。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观音庙只有一间房屋大小,砖瓦结构,年代久远,庙墙左右均刻有文字,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五脊六兽,建造十分考究,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仿佛地面有股仙气在托举着屋檐。村委会就在观音庙后面,或许是希望观音庇佑的美好愿望。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观音庙往东,村中有一处常年流水不竭的清泉,名叫永清泉,泉水甘甜清冽,无论旱涝,长流不断,泉水自泉口喷涌而出,一泉成河,为村中的一道美景。传说此泉为八仙开凿,故又名“八仙泉”,八仙泉为济南市名泉,位列第483位。东张村中还有东张泉,该泉为一石砌方池,常年不竭,池水自溢水孔向西流六七米,泻入河中。东张泉为济南市名泉,位列第479位。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沿一条叫做王洞峪的山沟南行,山谷里很安静,惠风和畅,神清气朗。花儿竟开,草木争秀,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象鼻山海拔高度588米,位于章丘文祖街道的东张村,当地人俗称“茶壶嘴子山”。在沟峪最南端的山脊,向西伸出一道孤峰凸起的山梁,由亿万年地壳变化,山体岩石剥落、自然风化等因素形成了一酷似大象的自然奇观。一块20多米高粗长的石柱从地下凸岌斜上,与山峰连成一体,构成了大象的长鼻子;大象眼睛、耳朵形成在躯体的恰当部位,好似感觉大耳朵在“呼扇”;悬浮的石柱,恰如大象的四肢,骨节弯曲,粗壮有力。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一只慢慢游走的大象,与桂林象鼻山有一比,我看着比桂林的象鼻山更狂野,更有灵性。照片由远及近,到底像不像,你品,你细品。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齐长城章丘段,千载风雨,沧海桑田,仍存留残石断基,时隐时现。我们在齐长城的废墟上行走,当年齐桓公开始修筑长城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长勺之战、艾陵之战的刀光剑影伴随着马嘶金鸣声声入耳,一道神奇的石墙演绎过多少战事?见证过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九顶山,据说是由九座山峰组成,主峰往西连绵几公里,大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态势;九顶山主峰若馒头状,远望主峰壁立千仞,看似登顶有不小的难度;我们沿着齐长城墙基到山下,为了避开高耸的崖壁,沿左侧山腰的小路蜿蜒而行,等我们来到九顶山主峰的悬壁下,近观也就是三十度的斜坡,半天忐忑的心终于放下;站在海拔833米的九顶山主峰上眺望,右边山峪中的石匣村已经近在眼前了。朱公泉村、郭家庄、东庄村一溜排开,静卧在左侧的山谷中。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石匣村四面环山,瀛汶河从村中自西向东穿过,房屋沿河而建,二十四座石桥建于小河之上,座座石桥展现了石匣村祖先的智慧和意志力,连接着四通八达的出行道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河边杨柳成荫,河里鹅鸭成群。从遗留下来庙宇可知,村子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下面几张图是石匣村名字的来源地,据碑记载:“村东有一方匣形石槽,槽中潴水有鱼。据此取村名石匣”。若不是村中老者引领,我们一定看不出这里的地形像石槽,或者说河里的某一块巨石像石槽。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凉水泉就是大汶河的发源地。凉水泉又名报孝泉,常年不枯,水质清冽甘甜,为全村人的日常饮用水。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倚水而建的石屋参差坐落,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真武庙,据碑文记载建于乾隆五十六年。该庙现在保存较完整,单开间,由当地一种略带发黄的石头修建,大门两侧是金钱窗。大门正上方刻有“威镇堪方”四个字。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二十四桥之一的升仙桥不远处的河道内,有一块天然的大石块,由于经年累月的冲刷,形成了一个天然小桥,名曰“罗锅桥”。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桥中桥或是河中桥,此桥自古有“人从桥下走,水从桥上流”之说。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废弃的石匣小学,从现存建筑庭院看具有相当规模。据村中老人介绍,这里原来是村中的龙王庙,根据资料记载,该庙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文革后改为学校了。因学生太少,现转到三角湾小学,该遗址成了章丘梆子的传习所。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朱公泉村因村里的朱公泉而得名。相传,该泉是小猪拱出来的泉水,人们把它叫作“猪拱泉”。因名字不雅,明初时期将村名“猪拱泉”改为“朱公泉”,沿用至今。该村子第四批山东省传统古村落,古宅众多,宅多为石构,大多破落不堪。破败土墙上有的嵌着拴马桩。好多大门里面的影壁上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村中人影稀少,偶见老人坐在家门口择菜。遥想当年,这里也曾有过热闹的景象。乡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静谧的村庄,大家互相串门互相唠嗑,扯扯东家长西家短。 随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年轻人纷纷离开故土,去往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发展。一排排老房子逐渐倒塌,曾经光滑的小径也长满了杂草,村子没了以往的人气。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郭家庄是个风景秀丽、民风淳朴的小村庄,获评第三批山东省传统村落。在村子的老街上,有一座清朝从九品、翰林院待诏郭存龙为母亲所立的“张氏牌坊”,历尽沧桑仍保存完好。张氏牌坊坐北朝南,用花岗石建成,高8米,宽3.5米。道光皇帝端庄遒劲的书法、工艺师们匠心独运的设计及技艺精湛的雕刻,使得整座牌坊大气磅礴端庄典雅。张氏牌坊宛若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在郭家庄老街上熠熠生辉了一百八十年,彰显着悬挂匾额场所及牌坊家族的声誉。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原创】信马由缰走古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