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的起点东八井村,因村中共有八眼古井而得名,房屋清一色的红瓦白墙,整齐有序地坐落在山坳里,村子安静祥和。九鼎山就在该村的东南山脊上(当地老百姓叫九顶山),至今保持着纯原始的自然风貌。车放景区门口宽阔平地,从景区门口左侧山坡启程。沿石墙外的登山小路,穿过一段平坦的柏树林,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斜射进来,有种佛光普照的迷离感。满山的连翘一坡又一坡,层次分明地从山顶到谷底,正怡然自得地绽放,闪耀着生命的灵动,黄艳艳、金灿灿,绚烂得一塌糊涂。山间梯田,顺着山势整齐有序并排着从山脚下一直绕到山顶,盘山公路如银丝带蜿蜒躺卧其间,视野之内,就是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
一段缓坡爬升之后,来到了九鼎山的第一个险要处金猴顶,这里山峰直立,悬崖绝壁犹如刀削斧劈,艺高胆大的素素姐和山客大哥攀上只有一尺多宽的顶峰,在90度垂直无斜角的峭壁悬崖间不停攀爬,匍匐前进,步步令人胆寒。我绕过陡峭的难以攀登的险峰,在队友的帮扶下从左侧贴着崖壁,小心翼翼下去,倒也算顺利。继续前行一段缓坡的休整之后,更险要的五、六十米的断崖绝壁横亘眼前。心惊眼晕也好,双腿打颤也罢,这里是唯一的独路过山,别无选择。我摘下背包,蹲下身子,看着前面宽肩阔背的队友,双手抓稳凸出的岩石,一只脚慢慢探下去,踩住一块微凸的岩石,转身,另一只手攀住岩石,再慢慢挪下另一只脚,再回转身,坐下,用脚试探着在竖直的岩壁上寻找落脚之处,然后稳稳滴下到崖壁相对平坦的岩石上,完美漂亮。从不会也不敢转身下断崖的我,吓得有些灵魂出窍了,坐在悬崖的岩石上,很久很久一动不敢动,也没有任何反应。矫情没用,闭眼深呼吸,一遍遍心里念叨不怕不怕,坐着从竖直的岩壁上往下蛄蛹,到了一处约7、8米的光溜圆滑的直立崖壁,我找不到可以借力的扣点,因为太惊险,再者离得太远,
上面和下面的队友都够不到我,几次尝试无法施以援手,我心一横,豁出去了,手刹、脚刹、腚刹,十八般武艺又双叒叕全部用上了。我反手扣着岩石,在队友的指导掩护下,一只脚试探着斜踩光滑岩石接力,另一只手摸索到一可以抓扶的树枝,噌一下转身稳稳滴扣住了岩石,落下另一只脚,再转身回来就容易多了,剩下的崖壁
几乎是躺着滑下来的。到达可以站人的岩石,我几乎是摊趴在了岩石上,又一次超越了自己的极限。
接下来的路依旧是蜿蜒起伏、上下不停,依旧有手脚并用的攀爬,依旧有险峻的地方,但经历过刚才,这些都不算事了,不觉间来到了笔架山。笔架山海拔约750米,山峰耸立,凸凹起伏,状若书案上的笔架而得名。笔架山高耸突兀,三面是悬崖断壁,怪石嶙峋,极难攀爬。只有西侧地势较缓。临近峰顶的西侧筑有一道不知哪个年代的古石墙残垣,高约4米,长约60多米,厚2.5米左右,和山崖浑然一体,气势恢弘。石墙上有外小内大的方孔,南端有一个下宽上窄的石门,只有从这个石门才能进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寨内遗迹荡然无存,我猜想这里一定藏着一个烽火硝烟的传奇故事。我们从左侧登上笔架山的月亮门,打卡留影后顺崖壁下边隐隐约约的小路走到了断崖处,向右翻上悬崖,风越来越大,山势越来越陡峭,山顶上高高低低的岩石横七竖八的横亘着,根本无路,而且岩石风化很厉害。安全起见,我们退回到笔架山右侧的常规驴道,上山坳稍憩后,继续前行。
从笔架山往西行约1公里,便到了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神仙门”,村民传说是神仙穿过此山留下的洞。是天然形成的一个类似拱形的石门,高四五米,宽两米,自山阴大壑中直刃而起,没有半点倾斜,连裂纹都是一线直垂到底的。胆大的四位爬到神仙门的顶端,各种摆拍后从神仙门左侧上到山脊上。回望这条山脊状若墙壁,是一组高耸而又多褶的山体,两侧是万丈深渊,全是由大块大块的岩石层层堆叠而成,石块有棱有角,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看时间不早了,找一处避风的平坦宽阔大岩石,简餐休整后,沿着山坡顺路盘旋而下,到了西八井村。
因为这儿地处崇山峻岭之间,泉水非常充足,好多村庄都有许多古井,至今还有水,所以就以井命名了。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房子,皆以石为基,以石为墙。再加上石桥、石巷、石井、石碾、石磨、石阶,这里的一切都透着原始古朴的气息,深藏厚重的文化底蕴。穿行其中,心灵有一种澄明宁静的感觉。从西八井村通往东八井村公路旁有一湾碧润如玉的河塘,水波荡漾,鲜花掩映,山水相依,别有洞天,象极了江南。
回望走过的路,山峰连绵起伏,小路蜿蜒曲折,虽然里程并不长,但一路走下来倒也精彩连连。爬了一天,迷糊了一路,只记得驴途崎岖
,却始终没闹明白九鼎山各个山头的名字,层出不穷的疑问,一直找不到标准答案,算是个遗憾吧,期待有高人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