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行】·天官赐福——牟托羌寨掠影

分类: 川渝行 |
T1.牟托羌寨位于四川茂县南新镇西南端10公里处的岷江边,被誉为“茂县南大门”。村域73.59平方公里,
223户,村民964人,羌寨四周依山傍水,岷江河穿西而过。南距成都142公里,与汶川县雁门乡相邻,北距绵阳市176公里,距茂县县城31公里。紧靠213国道,环境清幽,是著名的“水果之乡”。
T2.牟托羌寨历史文化悠久,寨内至今仍保存着清朝道光年间土司的公德碑及村规民约,战国中后期古老的石棺葬文物220件,古老的羌族村寨遗址、土司官寨,500多年前的木香村,有天然溶洞,天然瀑布群多处。建筑以体现羌民族特色为格调,果树成荫,小桥泉水穿门而过,民族风情和自然资源浓厚,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羌民族特色农家乐多处,让您参与“羌家”生活、享受“羌家”风情、感受“羌家”民俗、接受“羌家”文化。牟托羌寨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以后原址重建起来的,
T3.“牟托”是羌语。“牟”在羌语中是天和太阳的意思,“托”有赐予、给予、奖赏之意。“牟托”两字合起来便是“天官赐福”之意。“牟托”一词在羌区民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羌人是太阳的孩子,有火的地方就有人烟,就有族群的繁衍,羌人去逝后都会火化,羌人的灵魂就会变成一缕轻烟,归到天神居住的地方去,所以“牟托”也有被喻为“火”生长的地方。
T4.五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也给牟托羌寨造成了巨大破坏,一度成为了“废墟上的孤岛”。
T6.“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牟托村有230套民房,90%以木质结构为主。震后,仅有10%的房子保存了下来。
T7.残壁之上,石质钟表的指针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残壁之下的祭台追忆着小镇的8名逝者。
T8.但是牟托人并没有被灾难吓倒,他们与来自山西的援建者一起,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废墟上美丽的新羌寨。“大地在颤抖,噩梦突然袭来,家园变成废墟,无数生命被掩埋。是你把生死置之度外,告诉我不要放弃,人间有大爱;因为有你驱散阴霾,因为有你,生命之花再度重开;因为有你,我们永不言败;因为有你,我们重新站起来……”如今在牟托,这首感谢援建者的《因为有你》,是震后传唱最广、最多的一首歌。
T9.灾后重建的新牟托村,就如“牟托”在羌语中寓意“太阳”,闪耀着温暖的光辉。
T10。2009年,在全村居民统一规划、建成羌式住宅后,牟托村大力发展旅游业。美丽的羌族姑娘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成为了牟托羌寨的导游,接待着八方来客。高耸入云的羌碉,婉转悠扬的羌笛,色彩绚丽的羌绣,热情奔放的羌族莎朗舞,醇香甘洌的青稞咂酒,无不显示出其独特、浓郁的民族特点。而它的文化也成为少数能传承下来、不可多见的民族奇葩,被誉为中华民族进化史上的“活化石”。
T11.“昔日故园断肠处,而今日夜柳条新。”两年多后,羌寨的村落炊烟又起,展露新容。
T12.牟托村去年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超过了7000元,比地震提高了近4倍。旺季时,村里的农家乐一天能接待十几桌客人,羌银饰品也卖得很好。村里还时常能见到外国人,村民们开玩笑,村子已成了“国际牟托”。
T14.中午打尖的农家乐,这里的羌族女主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杨三姐
同行摄友相关博文链接:
小碗干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