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是中国文化落后的终极原因
(2021-01-22 03:11:36)
标签:
教育文化时评 |
分类: 思想 |
人类的思维是由语音主导的,任何人都是先学会说话,然后再学会使用文字。应该是文字纪录思维(语音),而不是思维(语音)纪录文字,这个关系在中国完全被搞反了,中国人的习惯是先有文字,再去注音,造成很多不同的字有相同的读音。可以说,象形文字却客为主自成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甚至发展成了一套复杂的艺术形式,即"书法",使得文字对语音的背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中国的象形文字是如此的强大和傲慢,以至语音主导的思维必须低下高贵的头颅,去成为一个视觉形式的奴仆。
一个小孩长到四五岁就基本可以熟练使用语音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他就天然成为了自己情感和思考的主人,如果这个时候他开始使用拼音文字,那么他就能够以自我的经验为前提,很简单把已经熟练掌握的语音拼写出来而已,这样的一个文字掌握过程是非常轻松和自然的,且会极大地增强他的自信和自我意识,因为他已有的经验是他掌握文字的前提。而且拼音文字使得阅读也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孩子们只是将作者的语言发音拼读出来,这与他已经熟练掌握的语音语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孩子们从一个语音的世界进入到一个文字和阅读世界并不需要一个痛苦的转换、更不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系统,而是非常轻松的衔接。
所在拼音文字的文化里,一个小孩只要学会了拼读就马上可以大量的阅读,其间可能只需要几天的时间,这使得文化的传播变得非常容易。在欧美国家,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没有任何作业,但却已经开始大量的阅读,这样的学习效率是中国人难以企及的。孩子们进入阅读世界与日常生活的沟通世界并不存在鸿沟,只要能听懂话,就能看懂文字。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拼音文字系统里的人他只要会说话,掌握书写和阅读可以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这极大的降低了知识的门槛和学习的压力,所以西方文化中几乎不存在"扫盲"的问题。
而学习象形文字,孩子们就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文字世界,这个世界里图形化的文字是独立的主体,而孩子们已经熟练掌握的语音则沦为卑微的配角;孩子们需要重新建立起一套基于视觉印象的读音方式,将读音与自己的经验割裂、与内心的情感和思维割裂,转而嫁接到视觉的印象之中,这么一个多余的转换过程对孩子们的经验和自信是强烈的破坏,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存在感必然遭受严重的摧残。但人类最终是不可能通过图像来思考的,还是要回到读音的世界,但经过这么一折腾,读音就已不再是被内心的思维所支撑而是被视觉的图形所支撑,原本完整的思维与语音的整体存在就被搞得支离破碎了。比如,我们有一个经验叫做“理直气壮”,这直观的说明了语音的表达来自于内心情感的体验,所以语音思维主导的孩子都是真实而纯真的,而当语音不再来自内心情感而是来自图形文字,则丑恶就可以依托于图形文字而“气壮如牛”了,这很可能是中国人一直缺乏审美性道德追求的根本原因。
人类的思维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最完美的体系,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存在的重要原因;更可贵的是,理性思考是人类天赋的本能而不是通过教育获得的。但可惜的是,中国人被剥夺了这一份上帝的礼物,因为复杂的象形文字取代了语音对思维的主导权,人造的低级系统取代了上帝的完美系统,从而使得中国人的理性思维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中国的"读书人"必须不断地让思维停下来,甚至对其进行扭曲以适应这套与思维毫不相关的视觉系统。
人的思维是非常灵敏细致和严密,它会敏锐的捕捉到复杂的关系,它会本能地区分主体与对象,过去与现在,完成与未完成,单数与复数、前提与结论,原因与结果等等,而这些人类天赋理性能够捕捉到的复杂的逻辑信息却无法被象形文字所承载,从而都流失掉了,非常的可惜。由于丧生了天赋的逻辑能力,中国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缺思维能力的民族。
也许有人会说,我在这里强调所谓语态、时态、单复数等等,是以英语作为前提来比较的,是一种"崇洋媚外"。那么你可以去学习一下哲学、逻辑学或者任何一门现代科学,你就会发现:如果要准确的定义一个概念和描述一个事件,我们就必须使用到这些逻辑的信息。不是英语创造了逻辑,是人的理性包含了逻辑体系,英语只是对人类天赋逻辑理性的记录和承载而已。不只是英语,所有的拼音文字体系都更好好的承载了逻辑信息。可以说,文字只要不反客为主,只要是对思维进行忠实的记录,都必然会具有逻辑的形式。而象形文字,特别是汉字对人类天赋逻辑的承载是极差的,这使得我们不断的陷入争论和野蛮,在走向文明的道路是南辕北辙。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象形文字对人理性的伤害:当我们与小孩交流时,如果我们对不同的东西给同样的名字,小孩就会很迷惑,因为人的天赋理性要求同样的名称指代同样的对象,所以小孩一定会要求对不同的东西取不同的名字,否则他就会无法理解,这也是与逻辑规律中的同一律是一致的。但中国文字里却充满了无数的同音字,这使得中国人通过语言的交流经常出现歧义,一个中国人如果想跟另外一个中国人说清楚自己叫什么名字是非常困难的,他要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要么对自己名字的每一个字单独组词来说明;同样,一个中国人当众朗诵自己写的一首诗歌,在座的中国人要听懂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可能有十种以上意思的可能。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连小孩都知道避免的逻辑错误会被汉字极度的放大呢?这就是因为象形文字是以视觉作为主体的,发音是文字附属的属性,所以就出现了这种"看得懂而语音却无法表达"的荒谬的结果。
所以说,象形文字是反语言的、反语音的、反思维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数千年的传承,对中国人的伤害难以想像,以至于出现了这么一种难以荒谬的情况:那就是中国儿童的理性直觉要强于成年人。当然,中国儿童的那些直白的逻辑语言会被中国的成人嘲笑为"无知"和"幼稚";儿童的"童言稚语"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有的现象,甚至收集小孩的话集结成笑话集,但这些"笑话"的可笑却是以成年人愚昧为前提的,如果将这些笑话翻译成英文,估计大部分老外都不知道为何发笑。同样,如果一个文明国家的成年人来到中国,也往往会会被周围的中国人认为过于“简单”和“幼稚”,因为我们确实被象形文字塑造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
下面我将象形文字对中国人的伤害分为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
1,使得文字的掌握成为一个复杂的事情,阻碍了文化的传播,造成了大量的愚民,中国历史也因此充满了腥风血雨和没有文明自觉。
象形文字使得文字的书写和阅读与语音语言几乎没有关系,学习文字是一个需要重新学习和记忆的艰难过程,这使得在漫长的历史中,文字一直是少数人掌握的特权,绝大部分中国人被排斥在文字系统之外,从而成为被奴役的对象,这也使得中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容易被统治的民族。如果使用拼音文字,则阅读的世界几乎等同于语音的世界,那么,一位学者激情澎湃的演讲就可以通过文字直接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这必然造成知识和思想的普遍传播和人性的普遍觉醒。
中国人的沉默、隐忍和麻木其实就是灵魂处于深度的沉睡之中,我们之所以睡得如此之深,就是文字对我们的经验是不开放的,中国人的灵魂被排斥在了文化积累的世界之外,不得不像动物一般遵循生物的本能而生活,这是多么残忍和悲哀啊。
2,象形文字造就了思维能力的破碎,也造就了社会阶层的割裂。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差别社会,平等从来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理念和中国人诉求,这其中就有象形文字的巨大功劳。象形文字人为的塑造了一种奇怪的思维方式,造成"读书人"与"未读书人"具有巨大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专家教授们"的思维方式违背人的常识并不是中国社会的"新事物",而是悠久的传统。
由于象形文字对人天赋理性进行撕裂,使得一个社会中"读书人"与没读书的人拥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相互之间相互难以形成理解和认同:读书人鄙视平民"粗鄙不堪、不可理喻";而平民则认为读书人"迂腐不堪"、"百无一用是书生"。思维方式造成社会阶层的割裂使得社会阶层之间的对抗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由于中国社会不同阶层难以进行沟通,以至在社会动荡的时候经常产生不同阶层之间的血腥屠杀,这是非常可怕的。当下的中国,社会精英依然无法与大众在常识层面达成共识,令人痛心。
由于象形文字对思维进行扭曲和异化,就造成所谓的"上位者、低思维能力"的文化怪状,这样的现象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掌握了社会财富和权力的精英呈现出的"低思维能力"的特征,甚至丧失常识;中国文化中的精英从来不能够利用社会资源的积累创造科学、知识、技术、道德审美和政治文明,使得社会的财富积累不能够导致文化和文明的升级,反而是骄奢淫逸的放大,每一次朝代的财富积累都没有造成中国文化的前进,而是导致社会的崩溃和低层野蛮力量的上升;而野蛮力量占据上层之后,接受了象形文字主导的思维之后,则必然再次重复的走向野蛮和割裂的必然宿命。
3,对儿童的心智健康造成的伤害,使得整个社会的人群都普遍具有不健康心理特质。
中国有"长大成人"一说,也就是认为小孩在成年之前并不被承认为"人"。把儿童看成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奇特的现象。比如我们看电视都会发现,儿童节目时成年人会可以去做出一种非常奇怪的"嗲声嗲气"的说话的语气,仿佛孩子们来自于另外一个星球,但如果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这样特别的"嗲声嗲气"的语言气方式。
人天赋具有理性和语音主导的思维能力,人类的孩童会天然的掌握这一理性本能,但是象形文字却以一种视觉的形象取代了这种语音主导的思维本能,这使得在中国社会中,不识字的小孩与成年人之间产生巨大鸿沟。中国社会甚至对儿童的理性和真实感到某种恐惧,这很显然是一种文化的耻辱。
所以在中国文化中,儿童被看作一个需要被提防的对象,一个需要被用特别的"嗲声嗲气"的语言方式说话对象,一个不需要认真对待和交流的对象,这使得中国的孩子被迫生活在了一个对自己全面异化的环境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每个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一场痛苦的挣扎,经历一个对天赋理性全面放弃的过程,这样的成长环境必然是对心理健康的摧残。
中国的成年人普遍忽视儿童的理性诉求和认知欲望,而是将孩子看成改造和教化的对象;中国孩子从来不曾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这残酷的泯灭了孩子们自我意识;在童年经历扭曲、压抑和否认对人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毁灭性的伤害,所以中国社会所有的人都普遍具有病态的人格和压抑的心理特征,也使得中国人成为一个迟钝、麻木和矛盾的民族。
前一篇:象形文字会导致怎样的思维缺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