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遇十三年前的学生
(2012-05-10 00:03:12)
标签:
李镇西烟台爱心与教育电子白板中国物理学会校园 |
分类: 2012新学期工作随笔 |
上午10:30左右,我回到了北马路车站,由于回莱州的汽车最早需要11:30才能出发,并且不走高速,这样对我来说,回到学校有可能要到下午3:00左右了。为了能够早些返回学校,我马上感到了长途汽车总站,大约10:45分左右,我坐上了11:00返回莱州的汽车。对号入座之后,我便从自己的背包里取出了一本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开始重读了起来。(最近有些感悟,有一些书目读过以后,遗忘的速度比较快,为此,只能想办法去多读几遍,甚至说读烂几本经典教育著作!)
烟台之行,来回坐车共5个多小时,由于《爱心与教育》我已经读过两遍了,为此这一遍读的比较快一些,在这五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读了100多页。大约中午12:30左右,汽车在招远服务区停了下来,很多人都去了洗手间,不过我去的有些晚,回来的也有些晚。当我刚刚从洗手间出来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向我招手,我有些懵了,是谁在向我招手?我真的不认识他,应该是看错人吧!呵呵!
当我走进他的时候,他开始叫我武老师,并告诉我他是我的一名学生孙鹏,问我到烟台来做什么去了等等。由于车马上就要出发了,我们交流的时间很短,但是我感觉到了学生对我的一种亲切。在我们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他从前门上了车,我从后门上了车。刚一上车,一位女士便站了起来,叫我武老师。我仔细一看,是我十三年前的学生潘善珍同学,由于她的模样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一眼就认了出来。由于车的座位都是固定的,我们之间简单的说了一两句话,我便回到了我自己的座位上。
看到了十几年前的学生,也让我想起了很多十几年前我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回味自己的工作经历,最为美好的时光应该是刚刚毕业的那几年了,那时候我是一个大孩子,我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打球,一起跑步,我们在操场上做游戏,在一起吃午餐等等。那时候,我们建立了纯真的友谊,现在,我慢慢地变成了一位相对“成熟”的教师,少了很多的欢笑,多了很多的苦恼......
下午1:30左右我返回了莱州,下午1:40,我来到了学校,由于2:30上课,此时还没有教师和学生到校。反思自己的工作,缺少了很多的爱心和童心,缺少了当年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与冲动,同时也激发了我做一名“李镇西式教师”的梦想——拒绝“成熟”,保持刚参加工作时的一种激情,永葆一颗爱心与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