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法性和觉性
(2022-03-23 19:05:10)
标签:
转载 |
佛讲的佛性和觉性,是站在有情的角度,它提出了万法唯心唯识的观点,破我们执着实有的所见,要我们体证唯识唯想所现的眼前世界,要我们体证一切唯是一念一心分别忆想所现。
而“法性”,是站在无情角度讲,破我见我执,破神我,让我们进一步体证无我无法,唯有法性、法身的存在。
要识觉性,得从见闻觉知入手,得先明心,明了自心的运作;
明心之后,进一步见本性,本性就是法性;要识法性,得观因缘,得观万法皆平等皆缘起,得明了肉体及一切皆是缘起,一切皆是缘起性空。
能觉所觉,是法性用。
我能觉和我所觉,是轮回中的妄见,是世俗的对立分别;识得法性,一切唯有性用,一切唯有一性之作用,一切唯有不动的一体一镜一珠一虚空;识得一,万事毕。
有见闻觉知称觉性;无见闻觉知称法性。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经》讲的“五蕴皆空”,这是从有情角度的觉性角度讲;而把我们的本性、把万物的本性比喻为如镜、如珠、如虚空,这是从法性角度讲。
觉性法性共根别显:觉性论生老病死;法性讲成住异灭、成住坏空。觉性是正报,法性依报,同由空而显相用;我生即宇宙生,我灭即宇宙灭——我为正报,宇宙为依报。
#《宗镜录》讲:
1/先观唯心,次入真如;通达唯是意言分别、无有实法,入唯识方便;不入外相,即入唯识。
2/唯识观浅,真如观深,能入法性,法性即真如;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可得,即真如实观。……心境双亡,成无分别智。/
此论义理与《占察经》一样:学佛要先学唯心识观、先识觉性;后学真如实观、观法性。
附《占察经》的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
1/若欲依一实境界修信解者。应当学习二种观道。何等为二。一者唯心识观。二者真如实观。
学惟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所有作业。
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
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能之门。
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2/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
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3/复次修学如上信解者。人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利根。二者钝根。
其利根者。先已能知一切外诸境界唯心所作虚诳不实如梦如幻等。
决定无有疑虑。阴盖轻微散乱心少。
如是等人。即应学习真如实观。
其钝根者。先未能知一切外诸境界悉唯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