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秋伊始话防“燥”

(2008-09-19 15:51:17)
标签:

保健

养生

燥咳

干燥症

增液汤

医盛

医盛集团

健康

分类: 秋季保健
立秋后,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可别忘了它带来了时令的主气——燥。

祖国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的干燥症,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为干咳无痰或黏痰难咯出,谓之“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衄于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

尽管秋燥对人体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但防治之法也是很多的。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秋日在饮食上,人们要注意滋养津液,可适当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并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如秋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要少吃辛辣、油炸、烈性酒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因为此类食品易生燥化热,多食无益。

对人体各部出现的“干燥症”,宜酌情予以调治。如鼻燥,尤其平时有萎缩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的人,可点些薄荷滴鼻油,具有清凉宣燥之功;喉燥饮用玄麦甘橘冲剂,可获良效;柿霜能清热宁咳,用于“燥咳”颇为适宜;肤燥当以珍珠霜润而护之;肠燥可择有润肠作用的蜂蜜、芝麻服食通秘。

此外,中医有“增液汤”的名方(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身之燥,秋季水煎可代茶饮。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秋燥对人的损害,还应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于卧室置一盆冷水,以缓解燥气劲急之势。

  注意:本文来至互联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来信告知。        医盛集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