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动sharp
eyes
作者:本真
记不住我是何时发明“sharp eyes”这个活动的了,应该有五六年的日子了吧?看到东莞小英老师现在对“sharp
eyes”的活动都用得得心应手了,还能不断创新应用,延伸出许多的小改变,以适用于不同的需要,这是让我欣喜的。而最值得赞赏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老师在备课时,先思考目标,准确定位,再来思考具体的操作,还有一部分老师能反思目标是否达成!
这里介绍一下何为sharp eyes。
即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让单词一个接一个的以一定的速度出现,要求学生迅速辨认并开口朗读——Let's see whose
eyes are sharp enough to read the words quickly and
correctly.
![[转载]课堂活动sharp <wbr>eyes [转载]课堂活动sharp <wbr>eyes](//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是全部单词播放完毕后回看的状态,播放时每次只出现一个单词,单词播放后即消失。
为何有的单词红色,有的单词黑色?
这是几年前,我去长安中山小学听课时,看到该校的曾小明老师如是操作。很有启发!
当时他教四年级。他要求当单词是黑色时,学生保持坐势读出单词;而当单词是红色时,学生要站起来把单词读出来。四年级的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活动,只见他们两眼瞪得大大的,盯着单词,小口一开一合,小屁股都是半坐在椅子上,随时准备着跳起来读。这个活动放在热身、复习环节是非常合适的。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不再喜欢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那么,这个动的要求也是可以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改变的。例如,我会要求学生看到红字时,用食指敲一下桌子,或者与同桌一击掌。什么要求都行,只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是不雅的就好。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释放动能,然后就会安静的专心听课了。孩子一定是好动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压抑,不准他们“乱动”。二是释放,让他们动起来,满足其动的要求,自然就能达到投入的学习状态了。二者你选哪种?
操作时需注意的细节:
1.
速度的设定要把握准确:以对学生刚好能产生挑战为宜。即只要集中精神,基本能完成——通俗所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2.
动画调制时,单词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出现,例如,这个词从左边飞过去,下一个词就从上往下出现,让单词的出现位置无法预测,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动画调制时,单词播放后不隐藏,有利于反应稍慢的学生。但同时也会导致这部分学生不跟着往下走,还停留在上一个单词上。而且,画面的单词越来越多,对视线也会产生干扰。如果设定为播放动画后隐藏,刚能把全班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而且画面的负面干扰基本不存在,但又不利于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学生。所以,充分了解每个活动的优缺是老师做出合理选择的关键。没有完美的活动,视需要而定。
4.
为了方便教师把握速度,或者在有需要的时候停下来,提供帮助,所有的单词动画都可以设定为“单击时播放”,而不用自动播放。这样老师就不会被课件牵着走了。
5.
观课时,看到有的老师会给每个单词配上背景音,例如激光或者打字机什么的,事实上效果不好,尤其是当音响效果不佳时,非常刺耳。而且十几个单词这么一连串地出现,十几次同样的声音没有目的的刺激着耳朵,让人疲惫。
还可以有什么小变化?
老师们大多如是处理,认为应把er提亮,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的确是可以,但是这样的提醒重复多了,也许失去其应有的警醒作用。
试试反其道而行。
例如,我把想学生注意的部分变成白底白字,只是用了加粗字体(B)和加阴影(S),就成了左边这张幻灯片的状态了。
当学生要比赛看谁的眼睛锐利时,是不是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这张是所有的单词都以这样的状态呈现,也挺有意思的。
前几次面对家长谈如何教孩子学英语时,凡是出现重要的句子,希望家长注意并开口读出来的句子,我均以这种状态呈现,还挺能吸引家长们的注意力的。
这张的要求是:看到对的,读出该单词(Read the word aloud if it's correct.)
看到有错误的,读出来后要更正(Read the word out and then correct it, like "biger,
double g")
这张是常平中心小学肖爱群老师的创意小点子。
她有意省去了一个字母,让学生在心中把这个单词补全。这个小小的变化也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为什么?因为有挑战啊!
其实肖老师是利用了“完形压强”的原理。我们下一篇再谈这个心理学的成果可以怎么用于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