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佩荣:你不要执着,是说你对你这一生的成败得失不要执着。
精彩语录:
人生真正的动力一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先让你了解到负面的,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叫正面。如果只知道正面不知道负面,就像在别人的圈套里跑步,不知道为什么要跑,与赛马、赛狗毫无区别了。人生这样追逐是很可怜的。
主持人:乘物以游心。
傅佩荣:“物”代表外部的各种条件,在公司上班工作,各种条件,人际关系,不能改变,通通叫做“物”。“物”是指外在于我的一切。“乘物以游心”是外在不管怎么样,我都能够顺势而行,不会跟你当面冲突,直接对撞。“游心”就是让我的心灵可以根据这种条件了解不受到它限制,就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我照样可以过得很自在。
主持人:傅老师,我们怎么样尊重自己的内心,完全依存自己的内心,另外一方面又完全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外边世界对我们的正面影响、引导以及反思呢?
傅佩荣:为什么我前面提到年轻的时候不适合学道家呢?因为太年轻的时候就学,很容易觉得自我封闭,反正都一样。人最后都要离开的,这样一想,你活在世界上就没有动力。
比如我们现在说你念大学很好,你念最好的大学四年之后毕业,你念一般的大学四年之后也毕业,毕业之后走在街头根本分不出来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尤其有的人念好的大学,压力很大,情商就比较不好。在台湾也是一样,好学校毕业的学生智商很高,念书很好,但是情绪的控制比较差。因为我们知道一个聪明人不容易谦虚,不谦虚的话你跟别人无法相处。所以,道家像庄子的思想有一个过程,一定让你有某种历练的过程。
很多人对庄子忽略一点,庄子是古代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你如果看司马迁的《史记》,他写庄子的时候只用短短100多字,但是特别提到一句话,说庄子这个人“其学无所不窥”。他的学问没有不去看的,诸子百家每一家学问庄子能看都看,他的书里面对当时各种学问分析批判都非常深刻,换句话说必须有一个基础,该念的书都念了,该有的经验都有了,才有可能往上提升超越,并不是说学庄子忽然之间什么都不管,那是不可能的。
庄子最为推崇古人的智慧
主持人:我们谈庄子思想会谈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未始有物”,既然是“未始有物”,我们又何必执着呢?可是人为什么又做不到不执着呢?
傅佩荣:这个问题是庄子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庄子里面出现三次,他说古代的人智慧最高,不能够超越,念书念到这里就很兴奋,想看看庄子口中最高的智慧是什么。结果发现庄子认为最高的智慧就是古代的人发现了四个字,您刚才说的“未始有物”。用白话文来说就是从来不曾有东西存在过。
我们说怎么可能呢?怎么是不曾有东西存在过呢?你从整体来看,一百年前,我们在座的网络上的朋友都没有出生,一百年之后,肯定我们已经离开了。你从一百年之前来看,从一百年之后来看,现在所有活着的人简直就是等于不存在一样。
我们再看宇宙,140亿年以前宇宙尚未出现,不管80亿年之后,宇宙要消失了。从140亿年以前80亿年以后来说,从来不曾有东西存在过。
庄子在古代特别推崇古代的智慧,从来不曾有东西存在过。如果你觉悟这一点,像您刚才所说就不会执着。您说不执着的话活着干什么?这就是第二步了。
“不得已”是《庄子》最精彩的地方
主持人:目标可能就是我们生存的动力、活着的动力,所谓的执着。
傅佩荣:对,在这里就要分辨。第一,你不要执着,是说你对你这一生的成败得失不要执着。
你从开始之前、结束以后来看,确实没有任何东西存在过。我们现在所有的一切,从前没有,将来也会消失。所以,庄子在那个时候就有这样的觉悟,我自己学哲学几十年,看到很是佩服。
第二步,当你了解到不用执着之后,那为什么今天还用这么认真地活呢?我们还要在这里今天跟大家谈《庄子》呢?这就是《庄子》最精彩的地方。他用三个字来说,叫做“不得已”。我学《庄子》最大的收获也是这三个字。但是“不得已”三个字绝不是说很无奈、很委屈、被迫,不是的。他的不得已是当各种条件成熟的时候,你就顺其自然。人活在世界上,你既然出生了,不是你选择的。我们都出生了,出生之后就要活下去,活下去有很多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学庄子的“不得已”。
“不得已”就是我现在念中学,大家都上大学,我也跟着上,不要标新立异。大家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我也设法去找。就是别人都怎么样,我顺着去走。但是重要的在于什么地方?当各种条件都成熟的时候我就顺其自然,重要的在于你如何判断条件是否成熟。人生最主要的就是这一点。
所以,道家的智慧就表现在我要判断我做这件事的条件是成熟的吗?那就需要丰富的经验,你自己的经验不够就要参考别人的经验。庄子的书能够念得好,并且把别人的经验提炼出来,成为他自己的一种智慧。所以,念庄子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个人真的是很特别,随口就可以讲一些非常生动的寓言。他又借用古人说的话,动不动就说尧舜怎么说,孔子怎么说,其实都是他自己编的。他说出来之后,跟他当时跟别人当场对话的情况又完全配合。所以,念庄子一路念下去,就感觉这个人真的很潇洒。
主持人:因为他乘物以游心,已经脱离现实世界的拘囿,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获得最大的释放和解脱。
傅佩荣:对,你要乘物以游心有两个条件,第一你要了解物,你对万物不了解,它的规则你不能掌握,你怎么乘物呢?所以《庄子》里面就提到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这些话我们听着都很抽象,意思是你不要跟客观的规律去抗争。春天有春天的条件,夏天有夏天的条件,你如果忽略这些条件的话,一定要做我现在想做的事,那就事倍功半,到最后恐怕一事无成。你乘物是第一步。
第二步,你还能知道心有什么特色。庄子思想的精彩地方在于,他一方面知道人的身跟心有限制,就提出了好几次要设法修炼到什么程度呢?“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我的身体就像枯槁的木头一样不再有活力。我的心像死灰一样,我们说死灰复燃,死灰是灰让水浇死了。孔子特别提出“心斋”。
讲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借用颜渊跟孔子的对话,颜渊说要帮助古人,孔子说你修炼不够。颜渊问孔子怎么修炼,孔子说要“守斋”。颜渊很委屈,说学生家里穷,已经三个月没有喝酒、吃肉,你还叫我守斋,怎么办呢?孔子说我让你守的不是这种斋,是心斋。一般说斋就是不吃肉,吃素,孔子说的守斋是把各种欲望、成见都去掉,是心斋,这样心就展现一种不同的力量,这时就有可能逍遥。
庄子只批判虚伪的儒家仁义
网友:今天我们谈论的是道家的正面意义,会不会有一些消极的意义或者是负面的影响?
傅佩荣:所谓的负面影响,我们要知道古人写的书之后留在那里,每个人都可以看。看了之后,有人看到它精彩的部分,了解整体,有人只看到一方面,比如看到他说,哎呀,庄子太消极了,所以在魏晋时代讲清谈。清谈有三本书,《论语》、《老子》、《庄子》。但是三本书看完了之后大家都很消极,隐居山林,认为天下乱了,不要管。有本事的人不管,天下自然乱下去了。所以到后面很多人批评,老庄的罪过很大,罪深于桀纣。罪比夏桀商纣还要大。
这样讲是冤枉,怎么冤枉呢?老庄老老实实留下一些文章下来,你看不看是你的事,你看到一半没看懂,只看到消极的一面,没有看到人生真正的动力一定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先让你了解到负面的,你才能够知道什么叫正面,你如果从来就不知道负面,你就只知道正面,就像别人设了圈套让你去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跑,就跟赛马、赛狗一样。人生这样追逐是很可怜的。老庄看到,如果说你只看儒家这一套,会有问题。
我举一个例子,庄子里面对儒家的批评很严厉,也很深刻。他说儒家喜欢强调仁义,明天还有机会谈儒家,我们再来说儒家的理解。后代一定就会有“人吃人”的事情。
主持人: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人吃人。
傅佩荣:他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你只要强调仁义,很多人就假仁假义,既然你们重视仁义,我就做样子给你们看,就出现虚伪,到最后不仁不义,装成好像仁义的样子。
主持人:假仁假义。
傅佩荣:实际上庄子对儒家的批判是对的,但是不要忘记,真正的儒家讲究的正好就是真诚,庄子所批评的儒家是因为宣传仁义之后反而变成虚伪。你说虚伪不好,儒家变成虚伪,但是你错了,孔子、孟子最强调真诚,你打开《中庸》一看,《中庸》里说“不诚无物”,不真诚的话什么都不要谈了。当你说儒家强调真诚最后变成虚伪,你不要忘记,儒家本来强调正好是反对虚伪的,所以这里有一些落差,也是时代的悲剧。所以,当有网友说道家有缺点,任何学派都有它的致命伤,你从不同角度说他讲的只是片面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
主持人:傅老师,有一些您的书,一个是您的《庄子心得》,还有一个是《解读庄子》,您那边放的是老子。这一共是多少本?
傅佩荣:目前有《解读老子》、《解读庄子》,是对原点的解读和翻译,还有重要内容的引申。因为老庄是标准的哲学家,我们讲孔孟的时候说是哲学家,很多人有意见,说他们只谈伦理学,我们明天再说。但是讲老庄的时候,西方学者特别喜欢老庄,比如当代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特别崇拜老子,晚年还跟一位中国学者合作,想把《老子》翻译成为德文。
事实上《老子》的德文本已经有几十种了,他还想翻译,因为认为只有自己了解。他跟这位中国学者见面,每星期见一次,到后来翻译到老子前八章就吵架,海德格尔对中国学者说,你虽然是中国人,但是不懂老子,这位中国学子说你是德国人,不懂中文,就吵下来了,吵下来就翻译不下去。
为什么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崇拜老子?就是老子对道德的描述,就是西方所描写的真正存在的基础,那是不可说的。所以,老子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光这六个字,西方学者就为之心折。心里面佩服这么早的年代就有人知道真正永恒的“道”不能用言语表达,人的言语只能表达人类经验范围的东西。你使用概念,很抱歉,这个“道”不是你用概念可以掌握的。
所以,我们学道家这一点比较困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进入网上大讲堂往期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