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我的采访文章
前几日,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
有时觉得接受采访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有时觉得接受采访是一件很有趣的聊天,是一种享受。现转贴过来,大家看看先。
我也怕观众关了手电筒
第5次挑战帝王戏,再现另类皇帝嘉靖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王朔?
这几日其实没在国内,但还是知道了一些事情,比如说王朔同志接受了某女记者的访问,访问的内容好玩极了,通读整篇文章就像在听王朔讲话,他的气场足着呢。
我没拍剧王朔同志写的剧本,但是看过他和姜文同志的联袂之作《阳光灿烂的日子》,那个叫一震动呀,那才叫电影。此后一直期待着他们的作品,但一直很难实现这个梦想。
作为一个演员,我深知好的剧本和一个好的导演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有时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并不一定就会有好的收视率,但他肯定会是一部好作品。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现实。
面对现在娱乐圈的潜规则这一系列的交易,我觉得王同志说得也以,真正的演员不是靠这个起家的,但并不排除娱乐圈没有这
何谓聪明 何谓愚蠢
把当年明月的博仔细看了一下,尤其是那篇《嘉靖
一个聪明的人》。当年明月在文中写道:“朱厚熜一直相信,用他的智慧可以牢牢控制所有的人,稳固他的江山,他做到了,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然而大明王朝却在他的智慧中不断地衰弱着。真正的治国之道是宽容和人道,不是权谋与诡计,从来如此。”
当年明月在这里提出一个命题,那就是:何谓聪明?何谓愚蠢?那些帮助嘉靖登上皇位的人不可谓不聪明,但事实上最后反而被嘉靖帝所控制;为各自权势不断斗争的派别看来都是为自己为争,但结果都是在嘉靖的预想之中;嘉靖聪明是聪明,但国家却在他的聪明中没有任何发展。
何谓聪明?这是一个大的命题,也是许多人毕其一生之力才能悟透的,也有人在年轻时就能明白此中真义。
当年明月说我是一个过于聪明的人
这几日,有关嘉靖与海瑞的讨论是越来越热了,尤其是我身边的人总是会与我说上几句“嘉靖帝”、“海瑞臣”如何如何、编剧为何要加上一段子虚乌有的改稻为桑的主线、导演是如何
大家不要光注意穿红衣服的
也要关注一下边上那个穿白毛衣的
边上的小伙子是刘老师公司的工作人员
为《大明王朝》一剧他们都辛苦了
给大家说一段张居正的故事
海瑞想改革,但以失败告终。
张居想改革,却以胜利谢幕。
这中间自然有着所处改革时代不同的因素,但我认为最大的因素还在于个人的政治智慧。
任何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是在痛苦的过程中走完这段历史。海瑞如此,张居正亦如此。万历五年间,张居正父亲过世,按当时的礼数,张居正应回家守孝三年,但此时正是他改革的关键时期,张居正为此不得不挑战世俗,却遭到除了他以外的所有人的反对。一些人竟纷纷前去劝说,明处说要守孝,不能太寡情,暗地里却希望在他守孝的三年,将改革的步伐停滞抑或是消失。但张居正却不听劝,后来觉得烦,就闭门不见客。但了的好友王锡爵却直窗进他家,张居正没法不见,只得说:“你一定要我走,但皇帝却要我留下”。没想到这王锡爵也不是个
对手海瑞今天要出场了
最初剧组是准备要我来演海瑞的,但我看完剧本后,决定改演嘉靖。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不喜欢海瑞这个人物,而是想着再演一个不一样、内心活动丰富且层次感很分明的皇帝。
昨天和大家见面了,有观众在博客里留言,十分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关注。在随后的剧情中,我的戏份会越来越重。我相信我扮演的嘉靖帝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看到《三联生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以历史剧资治》的文章,内有一部分内容是记者采访我的文章,现转贴过来。
“只有博客是真的,其它报道都是假的”。这话从我口里出来,只怕熟悉的我的人都会笑掉大牙。但这个场景是有的,这句话也绝对是出自我之口。1月5日晚的餐桌上,我和湖南卫视的各位同仁在一起进餐时,我很高兴地说了这句话。
网络与电脑对我来说都是新东西,与我隔得远了些。但我应许了湖南卫视的允求,答应由他们来替我开博,届时我的一些动向、所思所想都会在博客里全程“展现”,欢迎正在看博的你常来坐坐。
《大明王朝》将于今晚9点在湖南卫视播出,我和大家一样充满期待,此前到长沙在湖南卫视录制节目时,他们的工作态度让我很是敬佩,那是一群真正玩电视的人,一群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人。
现贴上一些此博中首句话的场景图,各位看官仔细瞧!
&nb
继明史在央视为《百家讲坛》热播后,46集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将于1月8日晚九点在湖南卫视独家首播。昨天有关专家预言明朝戏极有可能取代拖着大辫子的清装戏,从而成为荧屏新的热点。
《大明王朝1566》以“倒严”为主线,讲述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明王朝一段特殊的历史。家国泪、儿女情和忠奸斗构成了全剧的三大看点,演绎了一场拼争激烈的王朝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