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空空布衣-周雅梅
空空布衣-周雅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935
  • 关注人气:9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高中

记载

分类: 感动生命—仔仔成长

8月23日下午,我即兴写了《儿子读高中》一文,主要内容是回顾他报名的过程。今晚,突发奇想,准备写他读高中的系列文章,用序号做标注,记录他真实的成长经历。毕竟,这是儿子寄宿生活的开始,也是他崭新的一段历程。

儿子就读高中后,老公每天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接听仔仔的电话。由于学校不准学生携带电话手表、不准带手机入学校,与外界交流使用磁卡电话,专门办理亲情卡。老公在办理的过程中,不注意把我的号码输错,少了一位,导致他无法给我打电话。故而,只能打给老公一人。我很是羡慕。说起实在话,从初二开始,我和儿子关系就变得僵硬起来。他喜欢与我顶嘴,而且道理特别多。每次遇到这种场合,老公就默不作声,既不支持我,也不帮腔。因为我的脾气火爆,对儿子日常的学习有些苛责和严厉。说得气愤时候,儿子就开始赌气。有啥事,第一时间给老公商量。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每年暑假,各地教育部门都会举办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项目。无论是通识类共性培训(师德师风、信息技术运用等),还是个性类学科培训(课程标准研读、课程方案实施、教学技能)。从教师们反应看,都是喜忧参半。吐槽者有之,觉得授课内容与实际结合度低;反感者有之,先进理念和做法,无法有效运用,难以真实落地;赞赏者有之,给出新的建议,提供新的方向。从学习效果好,与预期目标有差距。至少,在后期执行方面收效甚微,变化不明显。甚至还出现“你讲你的,我做我的。”

深究教师培训的深层次原因,不能将板子都拍在某一个层面。毕竟,涉及到多个层面要素。比如举办方(地方行政部门)、实施方(项目执行部门)、受众体(参训教师)、管理者(学校、教师管理科室或专业部门)、评估层(学校或教师管理科室或专业部

(2025-08-29 23:58)
标签:

教研

随笔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有一次,我担任教师资格证面试考官。前面学生的表现,令人无语。有把诗句中字词注音彻底读错的,比如“旌旗十万”“旌”读成“生”的音;有写字笔画不正确的,有讲了五分钟还在导入的,更离谱的是:个别考生练抽题试讲内容要求都未能达到。作品常识性知识都未能掌握,大有人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我”就是作者本人。理由是选文中有“迅哥儿”的语言,简直是笑话百出。

我们痛苦地打分,硬撑着专注倾听,还要在手工表上记录要点。试讲结束之后,必须要在系统内及时填报。三个人端正着,面无表情,内心却异常难受。毕竟规定了过关率,淘汰的比例相对较低。如果这些考生拿到资格证,进入到教育系统,难以看到其发展的前景。或者是我的一孔之见。毕竟,人是发展的。当下的弱,不代表未来的弱。

 

(2025-08-29 23:23)
标签:

记载

随笔

分类: 雁过留声—朝花夕拾

昨晚,骤然降雨半个小时。透过玻璃窗户看去,街道上全部都是积水,变成了无数个小溪流。

下午八点半才出门。天色,进入到朦胧的状态。路灯,全部已凉。沿着河边的街道随意走,气温适中,感觉舒服。

标签:

感怀

情绪

分类: 心灵火花—瞬间情思

有一段时间,我对小视频产生兴趣。连儿子都诧异地感叹:“爸爸,妈妈也在看短视频。”在他的眼里,我应该是排斥这些的。

也真是奇怪,小视频看完一个,网络会推送下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两三个小时都消磨过去。那些心爱的书籍,傻呆呆的摆放在一边。

前几天,偶然读到一篇文章,对我有许多的启发。其大致意思是如今的教师培训项目,好像效果并不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核心就是培训内容总是讲教师自身的成长史,容易出现“听起来激动,现场特别感动,回来后基本就不动。”其本质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基础。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习表征鲜明性:学习进度不一致,学习需求不一致,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学习监控性强弱,学习内驱力高低,此外还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注意力、思维敏捷度等要素。包括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

为什么城市的小孩子比山区小孩子见识更为广博呢?思维更为敏捷?表达能力更加活跃呢?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致。城市小孩子见多识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见到事物多,表达能力好,社会化程度自然优于农村和山区的学子。但从劳动意识、自主能力方面,山区小孩子们又具备另外的一些优势。比如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对自然万物了解多。

标签:

工作

记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8月5日,接到市级领导的电话,告知抽调我参与科学家名言名句复审工作。而且措辞特别客气,说我的文字功底好,基础扎实,远程审核就行。

基于领导的信任,我答应了。回家之后,在电脑上面认真查看29条科学家名言阐释。逐条研读,反复细读,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发到负责老师的微信上面。说实话,审核文稿,要求极高,既要尊重撰稿者的立场,尊重人家的劳动成果。也要把握主编方的意图,尤其是面向全省学生发放,文字质量经得起推敲,立意高远,时代气息浓厚。用了两天时间完成此项任务,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走进知名科学家的精神世界,通过经典语句,了解他们所做出的卓越成绩。以及话语所蕴含的丰富价值意义。

 

标签:

教研

思考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我撰写的教科研论文《学科实践:让课程更有活力》在《教师报》2025年8月17日“知行”版面刊发。该报纸的主管单位是陕西教育厅,由陕西教育出版社主办,面向全国统一发行,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CN61-0030,邮发代号:51-8。

该篇教研论文以美国教育学者小威廉姆 E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4R”原则---丰富性(Richness)、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严密性(Rigorousness)为理论基础,结合义务

标签:

工作

记录

分类: 远方之北—教育教研

7月,抽调参与省厅组织的经典文言语录阐释活动。1000多字的文稿,先后经历过9次修改。

我负责的经典文言语录阐释是《朱子学的》中一句话“无一事不学,无一时不学,无一时不学”。此话强调学习的泛在性和终身性,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作者是明朝著名的邱濬(读音为jun)。

第一次完成后,信心满满。查找资料,个人觉得还可以,发到指定的邮箱。编辑老师很快给出回复,将引用部门用红色的字体标注出来。强调:引用内容过多。

 

(2025-08-24 22:34)
标签:

感怀

抒情

分类: 心灵火花—瞬间情思

我们不去试着走进,总是觉得:别人过得轻松。殊不知,所谓的轻松都是汗水浇灌。背后都浸润着不被人知的辛酸。这段时间,我与一些镇干部接触多些,也与其他部门干部有短暂的交流。每个行业都有难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各自的特殊性和行业差异性。

我有几个同学,毕业后走出教育系统。在大家的眼中,当一名教师受到的限制太多,三点一线工作环境封闭,而且交际面较为狭窄,难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他们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则人生充满改变。

而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则留在了教育上。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我们各自生活状况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