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三角形启示》
首先祝贺《后时代》2012年诗刊出刊。关于《后时代》诗刊的出刊,令我想起从上世纪70年代的《今天》,甚至于80
年代的《非非》,以及进入 90
年代各类的诗歌主义和流派下的诗刊,这些诗刊大多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中的记录一次诗歌历史的社会民刊延宕。而审视一下《后时代》诗刊,《后时代》诗刊则具有从校园刊转移到社会民刊的突出异质,对这种嬗变的本质分析,对《后时代》诗刊是校园刊,还是社会民刊的性质无法界定。但大家却都有一个认同的事实:《后时代》诗刊的诗歌,曾经纳入了从80
年代情绪化的不及物诗歌样本,也收录了90
年代指涉外部世界及物的诗歌样本,同时,也兼容了80后和90后处于另外一种文化临界点上两代诗人的样本。我关注这两代特殊的诗人的诗歌文本,因为《后时代》诗刊的编者和80后和90后诗人年龄比较接近,是在同一种教育规约下,在社会文化大潮中努力完成的另一种诗歌文化,预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并且和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诗人悬浮的本质一同呈现,同时体现出一种新异诗人的沉沦与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