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钟宜霖
钟宜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7,641
  • 关注人气:2,7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文化

时尚

情感

伦敦

单身日记

分类: 低俗小说 - Pulp Fiction

 

 2019.10.27. 伦敦单身日记

 

 

 

趁着深夜没有人,写几句留给以后的自己看的东西。今晚又是

标签:

英国

戏剧

评论

剧评

伦敦

分类: 伦敦随笔
周六去NT(英国国家剧院)看了美国剧作家Bruce Norris 写的新剧《Downstate》(下州),讲的是四个性侵儿童的男(犯)人居住在一套被监视看管的公寓里,有一个当年被性侵现在已经长大结婚生子的男人来这里寻找那个性侵他的人(如今已是坐在轮椅上风烛残年的瘫痪老人)而引发的故事。这个题材虽然看起来有点古怪,但因为没有人写过,所以我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看了这个戏。

    
整个戏两个小时左右,分为上下两幕。第一幕是被性侵的男人来探访老人,但没说几句话男人就心理上受不了,和妻子匆匆告辞了。四个犯了同样罪
标签:

文学

小说

书评

英国

2018

杂谈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事先说明:我住在英国,一本中文书都看不着,不得已只能推荐了两本我非常喜欢的英文小说,不要骂我不爱国。好在一本中文版已经出版,另一本的中文版权也已经售出,即将在中国出版。


第一本:《Milkman》
《送牛奶的男人》,Anna Burns/安娜·伯恩斯,Faber & Faber出版社,获得2018年英国布克奖


在介绍这本书以前我必须要说明一句,就是近些年来我对
标签:

文学评论

奈保尔

访谈

文学

小说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译注:周末无事,无意中看到这篇《文学评论》杂志2006年采访奈保尔的第二篇访谈。从读到开头我就忍俊不禁,被奈保尔的智慧和口无遮拦逗得在电脑前爆笑不止(主要是他太敢说真话了,哈哈哈)。看完这篇精彩无比的访谈后我忍了很久,终于还是忍不住手痒,想把这篇长篇访谈翻译出来,与众乐,才是乐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非常长,翻译成中文有一万多字,所以我分段翻译发布。以下就是我花整整两天翻译出来的全文。喜欢就打赏鼓励一下:)


英国《文学评论》第331期(2006年4月)

法鲁克•德洪迪

访谈:V.S.奈保尔


钟宜霖 译



奈保尔身体不太

标签:

图片

伦敦艺术学院

舞台美术

当代艺术

戏剧舞台

分类: 城市:伦敦-City:London

今天去伦敦艺术学院看研究生的毕业展,本来以为只是看画的,没想到他们还有一个剧场设计专业,相当于我们国内戏剧学院里的舞台美术专业。在英国居然不在戏剧学院里,归类到艺术(美术)学院里来了。

不过他们这个专业的全称是剧场设计与服装设计,所以是连着剧中人物的服装一起制作的,哎呀呀,这可真是意外的惊喜啊!我至少有二十年没看过这种剧场设计的展出了吧?我上中戏的时候舞美课也是我们的选修课,所以我还做过一两个类似的舞台设计模型作为课堂作业,不过我做的和这些比起来完全就是垃圾了,哈哈哈。尤其当年中央戏剧学院的舞美系每年也就只招几个人(绝对不到10个人),所以我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丰富的剧场设计的毕业作品展呢,实在是惊喜坏了,拍了不知道几十上百张照片。

而且我发现里面很多作品的署名都是中国的学生,奇怪他们到英国来学这个专业,回国去除了给电视台综艺节目搞搞那些恶俗的设计,还能干嘛呢?完全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啊!看看这些作品多漂亮,下面啥也不说了,批量上图:

标签:

文化

文学

奈保尔

作家

英国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昨天朋友圈完全被奈保尔刷屏了,无数篇关于奈保尔的访谈或者报道都被各大媒体公众号挖掘了出来,而且几乎全都是万字长文。我刚从柏林回到伦敦一天,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连专心看完一篇文章的时间都没有。到今天才特意花了一个晚上细读那些访谈,到现在才终于看完。

三联界面南周等大牌媒体都发了不少采访或者翻译的访谈,但最终我看完,觉得最好或者说最有深度的居然是一个小公众号发的2001年奈保尔接受英国《文学评论》采访的一篇访谈,中文版首发于2002年的《世界文学》。提问的人很有水平,奈保尔的回答也就更加地深了下去,无数真知灼见悉数呈现。这篇采访的文学价值甚至远远超过了《巴黎评论》和《纽约书评》的访谈,推荐观看(我的微博有全文转发)。所以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作家,不同水平的访问者也会引导出他完全不同的深度来。

说完这些突然同时出现铺天盖地的媒体文章,现在说一说我个人对奈保尔的看法。三个月前我有幸在伦敦见到了英国最好的先锋(前卫)小说家汤姆麦卡锡,当他问我都喜欢哪些作家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说:“现在还活着的英国作家里,可能除了你,我最想见
标签:

时评

体育

时尚

文化

娱乐

分类: 伦敦随笔

昨天在世界杯的颁奖仪式上,莫斯科的一场雨,顿时使整个俄罗斯举办世界杯所树立起来的外交形象跌入谷底,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国际形象立刻被一场突然到来的倾盆大雨打回了原形:在全世界几亿观众都在瞩目的大雨磅礴的颁奖典礼上,只有一位忠心耿耿的黑衣人为俄罗斯总统撑着一把伞,而且让伞边的雨水哗哗流到了普京身边的球赛主席和法国总统的身上。


现场除了普京,旁边包括法国总统和克罗地亚总统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伞,被俄罗斯的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在接下来几分钟持续的大雨里,马卡龙的西服已经浑身湿透,还有他身边克罗地亚的女总统,以及所有的颁奖嘉宾和在后面站台的女服务员们,都站在暴雨中给各位球员颁奖。所有的人

标签:

杂谈

伦敦一景。(新华社/欧新中文/图)

标签:

文学

小说

在伦敦

写作

红与黑

分类: 混合理论 - Hybrid Theory

 

 

(N年前摄于泰晤士河岸)

我看的书不多,而且80%的世界名著都是在初中阶段读的(因为上高中以后就基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了),上大学以后看书则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囫囵吞枣地看了不知道几百个剧本。大学毕业以后忙着工作和写小说,看的书就更少了。出国以后则更是完全看不到中文书。总之以上这几个原因加到一起,我想要解释或者说辩白的是:这就是为什么,我直到今天才第一次找到《红与黑》来看的缘故。


其实细想起来,我之所以没有在中学图书馆里看到过这本世界名著,也没有在我中文系毕业的老爸

(2018-05-03 16:46)
标签:

在伦敦

小说

写作

文学

文化

分类: 低俗小说 - Pulp Fiction



最近数周,新小说写不下去,莫名搁浅。一部是已经写了开头几万字,但是感觉到工程太大,一时半会写不完,就没继续往下写。另一部工程则更加浩大,这个小说其实是我22岁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产生的一个构思,但是多年来我一直没找到一个写作的切入点,就一直都只是一个题目放在那里,没动过。直到前几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灵感的小火花,赶紧趁热打铁地写了下来,然而在拟好构思和提纲以后直接就放在一边了,因为按照目前的提纲,这部小说最少要写五卷,没有个三五年不可能写得完。而现在我根本没有这个体力。

讲真,写小说真的太耗体力了,完全就是个体力活,相信很多写过长篇小说的作家都跟我有同感。年轻的时候体力好,精力旺盛,所以写得快而且容易;现在虽然有电脑打字不用手写了,写作速度提高了很多,但是体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以前我写完一部长篇,大睡个两三天就彻底恢复过来了,现在写一部长篇简直跟要了我的命一样,要休息两三个月才能彻底恢复过来。就好像我不是写小说写了半年一年,而是生了场重病在医院里住了半年一年一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