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09-01-04 12:19)
标签:

文化

分类: 别人的说法

 

   有两次体味寂寞的美境,直到如今一直让我神往。第一次是大约一九八七年在深圳特区报社陈寅的宿舍,他给我推荐福罗斯特的《幸福》,那首诗大意是说草地上两匹马,别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他们抚摸对方的长耳/他们相爱/但是,他们非常寂寞……。其中那个“但是”记不住原来有或者没有,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多余。当时陈寅读时那稍纵即逝的迷醉如今仍然还有记忆。

    第二次是大约六、七年前看因博弈论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什生平为故事的《美丽新世界》,第一次被算术公式的那种美所折服。那部片子别的记不住,但纳什周围晃动、环绕而非常有序的各种数字符号一直让我心动。那是纳什神智已经不是很自主的时候了,那种独享的寂寞,是如此充满神喻的光芒。

    我从来不认为人是可以相互理解的,所谓理解,就是做某一点、或者某一时刻、某一偶然的场

标签:

文化

刚走进一家美术馆不到五分钟,门厅一阵喧哗与骚动,一看,老栗进来了。于是上前跟他合了一张照。不料经网友指认,我们身后尽是一群小人。

标签:

杂谈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飞短流长
  这日本清水寺贯主森清范真叫高僧哪,原来他忒会选字。他选的虽然是日本汉字,却选得咱中国人心里扑腾扑腾的,硌得荒,要不怎么说汉字原本是咱中国创造的国粹呢?这年头什么都可以做假,鸡是假的,鸭是假的,“鹅”也是假的,连不容置疑的照片都是假的。我自己也被所谓照片骗过,看来只能相信这一个字,——“伪”。
 
 
下图:五年前我游日本京都清水寺
(2007-11-03 06:55)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随笔

  在网上遇到一篇说海归的文章,看完才发现,作者原来是我的朋友:吴若增。说起来不好意思,我上个世纪还欠了他一百块钱。


  那是1999年9月的一天,北京刚有些凉意,一文坛前辈邀我去天津的新港玩,给某文学青年开作品讨论会。电话那头喷着酒气:“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开完会开吃,左侧正好坐的是特区宣传部长,不知怎么非灌醉我不可。我平时连啤酒都不大沾的,见了这位酒精杀场一线的同志,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十来个人的桌子,先干完一大瓶白酒,然后就来帝王套装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共四瓶。那瓶儿看上去比一斤装的大很多,还没喝到唐朝,部长的宣传口径便有些粗放。等把宋朝喝完,部长已不省人事,据说后来吐得厉害。我也有些昏沉,跟朋友一道去听了俞丽拿的音乐会,回宾馆倒头就睡。

  第二天临上车打了个电话,于是没跟那帮人回北京,去天津城里看吴若增。
  记得上一次老吴住的是高楼,20多层,遇上停电,一鼓作气爬上去的。这一回好,变成了板楼,在一条马路的胡同里,十分宁静,而且也没停电。十年没见,说了些没头没脑的老男人之间的话,就只不谈写作。他好象还是一

分类: 别人的说法
 

万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关系学教授、全球事务项目主任

杨大庆: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史系教授、美国纳粹战争罪行和日本帝国政府档案机构间工作小组(简称IWG)学术顾问

(2006-12-14 10:25)
分类: 飞短流长
(2006-12-08 07:03)
  前天晚上,我正在音像店淘碟,接到张新奇的电话,告:叶蔚林去世了。我说,要是发个唁电,请署上我的名字吧。昨晚,张新奇短信告我,下午开过了追悼会;唁电已发出,并撰挽联一副:
 
    歌如潇水文如潇水也曾恃才傲天下
    生当珍重老当珍重终归托体付青山
 
  我最后一次见到叶蔚林,是19年前,那时还在长沙。他后来到海南当作协主席,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了。今梦中忽然得句,披衣起床记下:
 
    说斯人已去一叶扁舟走天涯没有航标沉海口
    叹今世难留两南遗墨存山水依然茶叶上北京
 

无眠 写于北京圆明园,2006年12月8日凌晨
分类: 飞短流长
  今天中午被朋友阿Q拉去吃饭,阿Q叫来一粉丝参加吃饭。粉丝身材不错,与阿Q争着付帐。接着去喝咖啡。喝完四杯之后,阿Q要跟她另有安排,我于是迅速走人。走了好长一截,才拦住一辆车回家。秋阳正好,走走很舒服。想想还是北京有意思。
分类: 别人的说法

  译文:我不喜欢你教你儿子的方法。你雄心勃勃地想推他成为重要的人,你似乎比他更卖力。他过他的生活还是你的生活?他的生活在哪里?他真的需要成为你所期待的那种十全十美的人吗?
  布什总统不多吃蛋糕,仅因为他不需要,并非由于他需要谦让。这与他是总统还是学生无关。你的观点实在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美国孩子的生活全世界最舒服?听你这么说,上帝定会发笑。你真是世上的事无所不知。

  原文:I do not like the way you teach your son. You ambitiously push him to be important. You seems to be more motivated than him. Does he live his life or your life? Where he is in his life? Does he need to be as perfect as you want?
President Bush should not ask for more cake just because he shoud not, not because he need to be modest.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hether he is a president or a pauper. Your argument is really weird to me.
American children live most comfortably all over the world? God has to largh when he hears your words. You really know the world, and everythi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