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tho.douban.com/mpic/s3624962.jpg
也许离开了巴黎我就能写巴黎,正如在巴黎我能写密歇根一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海明威在古巴的时候终于决定要写下那段在巴黎的生活了。二战以前的巴黎是个众所周知的艺术之都,在塞纳河畔,巴黎的左岸,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作家。这些狂放不羁的精英们总能在那里的咖啡馆找到慰藉和娱乐。后来的法国诗人莱昂在他的《巴黎行人》中曾概括说:“如果某一天法国内阁召开一个会议、新泽西举行了一场拳击比赛、英国国教徒举办了颁奖大会、文学界发生了轰动时间以及右岸名人的争斗或对质。圣日尔曼德普莱小区咖啡馆的顾客会是最先知道这些冲突和比赛结果的人。”
1921年岁末,年轻的作家海明威携新婚燕尔的妻子哈德莉以驻外记者的身份来到了巴黎,在这个混杂着高雅与喧嚣,青春与饥饿,激情与写作的艺术之都中度过了长达五年的时光。三十多年后当
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语文读本>>第一册
《我的精神家园》自序
王小波
年轻时读萧伯纳②的剧本《芭芭拉少校》,有场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业巨头安德谢夫老爷子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儿子斯蒂芬,问他对做什么有兴趣。这个年轻人在科学、文艺、法律等一切方面一无所长,但他说自己有一项长处:会明辨是非。老爷子把自己的儿子暴损了一通,说这件事难倒了一切科学家、政治家、哲学家,怎么你什么都不会,就会一个明辨是非?我看到这段文章时只有二十来岁,登时痛下决心,说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作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中的一员。我年轻时所见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浅(且不说是荒谬)的原则,就以为无所不知,对世界妄加判断,结果整个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我年登不惑,才明白萧翁的见解原有偏颇之处;但这是后话──无论如何,萧翁的这些议论,对那些浅薄之辈、狂妄之辈,总是一种解毒剂。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
1995年9月8日,一代才女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市的一所公寓内被发现,她躺在行军床上,安然而逝。根据法医的鉴定,张爱玲被发现时已经离世三四天。除了在3年前(1992年2月)寄给林式同的一份遗嘱副本,张爱玲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她不会想到,她留下的是一份”含金量“巨大的财产,不断引来侵权纠纷。更不会想到,连她的遗嘱也成了争议不绝的话题。
1
皇冠的张爱玲版权被质疑
2007年9月5日,中国内地12家出版社在《新闻出版报》发表《联合声明》,质疑台湾皇冠文化公司拥有张爱玲版权的合法性。《声明》称:“近期我们发现,台湾皇冠所持有的只是一份未经登记、已被张爱玲本人声明‘失效’的遗嘱副本的复印件。”他们提出的证据是1992年2月17日张爱玲的亲笔信,以及其遗嘱执行人的林式同的文章《有缘得识张爱玲》,均载于皇冠文化公司1996年所出的《华丽与苍凉》上。
12家出版社包括文汇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京华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和经济日报出版社。从2006年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