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节还是短篇小说新华书店也就是杂谈 |
分类: 薛兆平随笔 |
冯骥才的《雕花烟斗》这个短篇小说,写于几十年前,今天我读后感觉节奏很慢。前些日子,在新华书店,我站着读了几篇他的《俗世奇人》,之前读过一遍,现在读来,还是很喜欢。
读《雕花烟斗》时,我忽然记起张炜讲过的文学的密度,他说,雅文学写作,300字内,也就是一页稿纸中最好要有3次对读者的刺激,少于2次,刺激会不够,而多于4次会显得过多。当然,这里的刺激,是在词汇的调度中完成的刺激,而不是靠情节刺激。
标签:
情感 |
分类: 薛兆平小说 |
http://s6/mw690/56c49609td93a676ffc95&690
最后的决定
薛兆平
他打算放弃治疗。
他认为,放弃治疗,是他这一辈子最英明的决断。继续治疗下去,家就被拖垮了。
他不忍心。
他不忍心看着爹瘸着腿在工地上拼命。最壮硕的他衣服都大一个号了。
他也不忍心看着妹妹在课余做三份兼职。最爱美的她头发都枯黄了。
他顺着医院里一道逼仄的走廊朝前走着。
他在做最后的决定。他决定,明天就逃离。
逃离医院。也是逃离背负的愧疚。
走廊里,阳光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他久久望着,想,我的生命,也即将支离破碎了。可是,支离破碎之前,怎么忍心让那个深爱的家一起破碎呢?
他又一次做了最后的决定。放弃吧。必须放弃。
标签:
刘心武《红楼梦》《水浒》《西厢记》中国文学文化 |
分类: 薛兆平随笔 |
刘心武续的不只是红楼
薛兆平
(本文发表在《中国民族报》)
《刘心武续红楼梦》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评论如潮,褒贬不一,俨然已经成为2011年的重磅文化事件。笔者不是红学专家,也非权威人士,权作为一个“楼外人”,冷眼旁观,却也不得不说上几句。在我看来,刘心武续的不是红楼,而是对中国人在经典面前望而怯步这种文化心态的弥补。而这个弥补,是必要的,也是亟需的。
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叫“班门弄斧”,言外之意是对在鲁班门前耍斧头之人鄙夷之至。鲁班是什么人?那是权威的象征,是无法超越的高度,而尔等算得老几?居然不知深浅地提一柄斧头在他老人家面前逞能?国人还有一句老话叫“关公面前耍大刀”,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总之,在国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敬畏经典,膜拜权威的意识。虽说这样的意识很符合国人的涵养,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这样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创新,限制了超越。
三百多年前有一个人想改写《西厢记》,另一个人则想续写《水浒传》,都去征求李渔先生的意见。那位李笠翁劝他们
标签:
娱乐冯小刚奥斯卡中国电影国王的演讲 |
分类: 薛兆平随笔 |
中国电影亟需奥斯卡气质
薛兆平
日前,第八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已经尘埃落定,在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角逐中,《国王的演讲》最终胜出,而在最让我们虎视眈眈的最佳外语影片的角逐中,《更好的世界》摘得桂冠。其实早在1月20日公布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名单时,我们就已经知晓中国电影再一次无缘奥斯卡。代表华语电影出征的《唐山大地震》、《岁月神偷》、《艋舺》三部影片纷纷落选,这是华语影片在最近的连续八年中无缘奥斯卡了。
此前有消息称,当初《唐山大地震》被选送时,冯小刚便对此事表态,认为《唐山大地震》不是属于奥斯卡气质的电影,这部影片是拍给咱中国老百姓看的,参加奥斯卡评奖也拿不到奖,因此没有必要参赛。现在看来,冯小刚果然一语中的。其实,目前中国电影似乎所缺少的正是冯小刚所说的那种奥斯卡气质。那么,奥斯卡气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气质?中国电影该不该力求拥有那样的气质?一连串的问题会横陈在关注和关心中国电影事业的电影人面前,同样也横陈在无数如我者关心和关注中国电影的普通人面前。
在我看来,所谓的奥斯卡
标签:
汪峰阳刚旭日吉林日报娱乐 |
分类: 薛兆平消息 |
http://jlrbszb.chinajilin.com.cn/page/2/2011-02-24/16/2241298502622303.jpg
火了的“旭日阳刚”
□薛兆平
旭日阳刚火了。他们是被草根网民捧火的。
在一篇报道上看到:以“旭日阳刚”、“西单女孩”、“民工街舞团”为代表的草根艺人,从出租屋、地下通道、酒吧,走进电视台、走上各类晚会。随之而来的是关注度、知名度、利益和不可避免的争议。于是,很多打着经纪公司名义的所谓经纪人,开始打草根艺人的主意。现在只要在网上搜索草根+招聘,就能看见许多类似“挖掘中国‘草根新力量’”、“草根艺人机会来了”等信息。
草根艺人的春天是不是真的来了?一个28岁的草根歌手,作为一个过来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些看重金钱而不看重音乐的草台班子,恰恰是“毁”人不倦。草根艺人一旦被榨干,就迅速遭到抛弃。
2010年火起来的旭日阳刚组合是国人草根情结的产物。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来说明中国具
标签:
于晓梅张小刚刘海燕彩虹谷力量杂谈 |
分类: 薛兆平小说 |
一
于晓梅老师最近心情很糟糕。她和丈夫的感情岌岌可危。这不,她一赌气,主动申请到一个偏远小学教学,住进女教师宿舍,连儿子也不管了。
她一心扑在她的那个班级上,想用忙碌来麻醉自己的痛苦。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在这所偏远的学校里,发生了一件事情,深深地触及她的灵魂,让她永生难忘。
由于将心思都放在了三年级这个班二十多名学生的身上,于晓梅逐渐摸清了这些孩子的脾气。
有一个叫张小刚的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
张小刚个头不高,身材偏瘦,看起来精神萎靡,内心也有些封闭,不爱和别的同学一起玩,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并且,他的胆子非常小,各种活动都不敢参与。
于是,于晓梅就格外注意这个特别的孩子了。
有一天,班长兼学习委员刘海燕抱着作文本来到了于晓梅的办公室。于晓梅布置的这第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家》。
于晓梅接过那一摞作业本,看见第一本刚好是张小刚的,于是,她就喊住刚要退出办公室的刘海燕,说:“你能说说张小刚吗?我觉得他情绪很低落。”
一提起张小刚,刘海燕就一撇嘴,说
标签:
夏爱华新疆《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大笑江湖杂谈 |
分类: 薛兆平随笔 |
今年的贺岁大片,我看了《让子弹飞》、《大笑江湖》、《赵氏孤儿》和《非诚勿扰2》。
我最喜《非诚勿扰2》。我看过数不清的电影,凭个人喜好,觉得该片算作目前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了。
《让子弹飞》、《大笑江湖》、《赵氏孤儿》缺少的是生活气息。一部作品,没有了生活味道,本身就是硬伤。《让子弹飞》里剖腹的细节,还有炸弹将下半身炸到树杈上的细节血腥,当然可圈点处也很多,比如丢钱在路上,和丢枪在路上那段,就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赵氏孤儿》里面摔死孩子的细节也有些血腥,最后并没见主题升华,没有脱离小恩小怨。《大笑江湖》用一只破鞋子做贯穿始终的道具,纯粹一个简单的杜撰的故事,好在最终能够自圆其说,只会给人滑稽,博人简单一笑而已。
《非诚勿扰2》有生活味儿,有创意,也有现代的因素。更值得圈点的是,里面的人物对白多是经典,那都是对人生,对婚姻,对感情的经验之谈。
人生就是一种态度。你有怎样的态度,就会拥有怎样的生活。也许你的一生并没有轰轰烈烈,也许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这都是你的存在。正如川川的诗: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那里。你爱或者不爱,爱都在那里。前几天看新疆作家夏
标签:
转载 |
分类: 薛兆平资料 |
北京新华书店:http://www.xhsd.com.cn
标签:
家庭毡帽帽子帽檐石匠杂谈 |
分类: 薛兆平散文 |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常常要戴着一顶帽子,几乎春夏秋冬都要戴。那是一顶灰蓝色毡帽,带着一个帽檐儿,虽然很显破旧,但周周正正的,并且很干净。农忙时候,尤其是夏天或者秋天,他偶尔也要戴一顶斗笠,我们这个地方管它叫席夹子,主要用来遮阳,也可以挡雨。那斗笠上,常常要夹一只黄橙橙的蹬倒山回来。那小虫是蚂蚱中的力士,有着肥硕粗壮的两条腿,力大无比,于是乎就叫了蹬倒山。但父亲戴那顶灰蓝色毡帽的时候要多一些。
我戴帽子的时候,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将帽子弄得周正,利索,从不歪戴,尤其帽檐最有讲究,高低要适度,高了,就显出宽宽的额头,有了一股子傻相;若是低了,就挡住了眼睛的视线。我觉得父亲那样的戴法很值得效法,它能让一个人显得庄重,成熟,也显得干净利索。村里几个人的戴帽,我是顶看不起,歪歪斜斜朝头上那么一扣,嘴巴上还要叼上一根烟,怎么看怎么像电视上的汉奸头子模样。
父亲的戴帽,一直是我的榜样。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镇上买了楼房,结婚生子。那时候,我的母亲早已去世,父亲也已经老了。
父亲偶尔会来镇上我的家,看望他的孙子。
我清楚地记得
标签:
杂谈 |
分类: 薛兆平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