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1 08:00)
端午节的几种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诽谤屈原。楚王继而逐渐疏远了屈原,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屈原遭
(2013-05-30 18:18)
标签:
情感
满各种
解决方式
慈善团体
内心世界
|
|
世界著名的教育孩子的12种方法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
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
(2013-05-28 18:11)
贾宝玉为什么爱读《西厢记》?
因为严厉禁止,使原本平凡的东西产生了特殊吸引力。
贾宝玉原来是不太喜欢读书的,但在《红楼梦》第23回,他在书坊发现许多古今小说和传奇角本,立刻如获珍宝,悉数买回。
一天早上,正在桃花底下津津有味地读著《会真记》(即《西厢记》)时,黛玉刚好过来,问他看什么书,宝玉慌得藏之不迭,推说是《中庸》、《大学》。黛玉不信,宝玉只好将书摊开来,说:“好歹别告诉人去。……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於是黛玉也接书来看,而且越看越爱不释手。
宝玉和黛玉的沉迷於《西厢记》,除了宝玉说的那“真真是好文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西厢记》在当时乃是一本禁书,所以宝玉才要遮遮掩掩。这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会越让人注意,也越具有吸引力。“禁果”指的是伊甸园里的苹果,亚当为什
朱元璋面对灾难是怎样治国安民的?
朱元璋率领众人推翻元朝暴政,建立大明王朝后,接手的是个烂摊子。明初洪武时期,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天灾频发,民生多艰。但也正因为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宵旰图治,以安生民”(《明太祖实录》卷196),终于形成一个初步“治世”的良好局面。
只是也许上天故意为难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京师火,四方水旱相仍”。翌年,旱魃为虐。又,多地发生水灾、雹灾,地震等。据《明太祖实录》所载,洪武三十一年间,水灾、旱灾、蝗灾、雹灾、地震、瘟疫等就有三百余起,几乎无年不灾,无处不灾。
朱元璋面对灾难,是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抗击灾害的呢?笔者对此经粗浅分析,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一提。
其一,朱元璋能够“忧危积心”。
朱元璋出身寒微,年少时曾行乞四方,深谙民间疾苦。他尝言:“天下一家,民犹一体,有不
(2013-04-01 07:28)
清明将至,少些坑祖宗的事!
清明节将至,清明节代客哭坟也打得火热。一些上班族因为没时间回家祭祖,于是网上兴起了清明节代客哭坟业务。有些网友对此举痛批,祖先也不会想外人在坟前哭吧。清明祭祖要的只是一份心意,一份记得先人的心,不需要代客哭坟。在墓前嚎啕大哭的人,可能和墓地里面的人毫无瓜葛,他们只是“代理扫墓”的业务员。网友对清明节代客哭坟褒贬不一。
当然不是笼而统之反对代祭,如果委托人实在路途遥远,委托的又是自己的亲戚,抑或是当初相交甚笃的近邻,而且根本谈不上什么金钱关系,自然未尚不可,而且这样的孝心反而应该提倡和支持。
我们反对什么?反对的只是三个字——坑祖宗。而所谓的坑祖宗,在我看来不外乎以下:第一、从前几年网上报道的情况看,某些人并非因为自己脱不开身,只为贪图省力才干那样的事。没有孝心不算,还要来一个“做给活人看”,似乎自己祖辈的墓
(2013-03-14 07:33)
唐诗对古代宫女情感世界的揭秘(图)
通常人们会以为皇宫富丽堂皇,后妃们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极尽奢华,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其实后宫生活远非想像中的美好。《红楼梦》里贾元春说的好:“想当初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见不得人”,指后宫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几乎与世隔绝。后宫生活是封闭的、禁锢的、压抑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条规、忤逆君王,以至酿成大祸,随时可能受到严惩,甚至性命不保。
生活在后宫的女性,日常虽然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乐舞、游艺、时节、典庆等各项生活之中,但其情感终究是压抑的,生活终究是寂寞的,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也被剥夺了,她们还要不得不面对由于众多妃嫔争宠所导致的明争暗斗、你死我活。
有关宫廷生活的唐诗大致可以分为叙事类和情感类,二者从不同角度抒写宫女的不幸遭遇,通过展示她们的现实生活和感情世界,表达她们的悲
(2013-03-12 12:00)
中国四大美女之貂蝉最后结局揭秘(图)
说到三国,就必须提到中国四大美女之貂蝉。众所周知,三国中“吕布戏貂蝉”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桥段。吕布失败后,关于美女貂蝉的下落也同样是人们关心的一个话题,其最终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呢?貂蝉究竟情归何处呢?本文用了当“性奴”字眼,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却真有被曹操幽禁铜雀台一说。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性形象,其善歌舞,色伎俱佳,虽无更多的过人之处,但却凭借自己的美貌在诸侯争霸的战乱年代,辗转于各诸侯之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分别用两首诗歌来赞叹貂蝉的歌舞双绝,有词赞之曰:“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又诗曰:“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面对貂蝉的
(2013-03-10 08:51)
唐代女子怎样应付“性骚扰”?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熟悉得很,据说,某地警方为打击公交车上的性骚扰,专门向女性乘客发放了“预防性骚扰提示卡”,告诉他们如何对付“公交咸猪手”。还有一份调查报告称,有70%的职场女性曾遭遇过性骚扰。由此可见,性骚扰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虽然“性骚扰”这个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它却是一个很古老的社会现象。例如唐代的一些史籍中,就记载了不少关于性骚扰的轶闻趣事,其中有些抗拒性骚扰的经验,很值得现代女性借鉴。
唐人张鷟所撰《朝野佥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曾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就是他在时修建的。不过,这个滕王却是个好色之徒。他手下官员们的妻子,只要是长得漂亮的,差不多都被他奸污过。他经常以王妃的名义召唤官员的妻子进府,而官员们的妻子一旦进了王府,就会被他强行拉上床
(2013-03-06 16:35)
靠工资买不起房的6大原因(图)
2009年12月,时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的贺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副部级官员,靠工资自己也买不起房子。3年后,当本报记者再问这个问题,他仍表示:“靠工资现在仍然买不起房!”。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贺铿,在今年“两会”又怎么说?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贺铿。
华商报:2009年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副部级官员,靠工资自己也买不起房子。”三年过去了,房价在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控下,也开始出现了下滑,您买得起房了吗?贺铿:我现在的工资收入仍然买不起房,尤其
(2013-03-01 12:00)
标签:
心态
扒光裤子
趁你病要你命
李双江遭遇的
媒体
|
|
“扒光李双江裤子”的知情人士是谁
74岁的李双江,一个够可怜也够年老的老头,现正被国人按在臭熏天的屎坑上,老老实实地蹲那。
李天一有着一个可堪英雄的老爹,但他没赶上那个错得离谱的年代,没能接上那个同样错得离谱的国家评价和时代福祉——“老子英雄儿好汉”。在这个无比真理的国家逻辑死亡后,他只能是个90后、“星二代”。现在,他又成了个“坑爹”的。
就在儿子蹲进班房自己进了医院(或有误)、同情越来越远朋友越来越少这时候,年轻里的不是事儿却给“知情人士”抖了出来,李双江屋漏偏遭连夜雨,湿了一身又一身。“知情人士”披露他早期乱搞男女,为此被发配新疆,回来还因为作风问题差点丧命,最后让西哈努克救的命。所有的陈年旧事都有板有眼,就差没写“李双江自传”。
这些不是事儿或都是真,李双江怨不得人。要怨就怨自己,怨年轻不省事的那个毛头青年;再怨就怨知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