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佳师
李佳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6
  • 关注人气: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成都

公共服务

计算

服务创新

改善民生

云计算

杂谈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通知要求推动国内信息服务骨干企业针对政府、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等不同用户需求,积极探索SaaS(软件即服务)等各类云计算服务模式。继水、电、煤气等公共资源能够被按需使用之后,“计算”也将很快成为用户可以按需使用的公共服务。在探索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上,我们应该在“民生”方面多做文章,因为民生服务云计算大有可为。
  首先是民生公共服务有巨大的需求。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把改善民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为老百姓出行方便、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提高食品安全、快捷政府服务等方面每个城市与地区都将有很大的投入,而要尽快提升和改善相关的服务,信息技术的采用是被证实了的高效手段。采用云计算的方式构建平台、提供相关的分享服务,有巨大的成本效应和服务灵活的优势,从智能交通到食品安全追溯、从报税报关到医疗服务等,在国内外都有非常多采用云计算提供相关服务的成功案例。相对于其他领域,这些公共服务项目由各地政府投资,应该说为云计算提
标签:

科技

平板电脑

消费电子

智能手机

美国3m

微软

苹果

诺基亚

杂谈

虽然消费电子系统制造商是CES这个舞台的主要竞技演员,但其实软件是这个竞技场的灵魂,今年,软件的灵魂地位尤显突出。
    在今年CES上,三巨头主导消费电子软件平台的效应凸显。每一年的CES都有大量创新的消费电子终端系统问世,今年同样涌现了一大批令人目眩神迷的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及其他终端。这些五花八门的终端,尽管被冠以种种不同的名字,但其实他们的灵魂都被微软、谷歌和苹果三个巨头控制。微软全球副总裁张亚勤说,今年的CES的亮点之一是展出多达50多款的平板电脑,这些平板电脑的背后是微软、谷歌、苹果的平台大战。今年苹果照例没有出席CES,尽管它没来,它依然对这个市场的趋势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过去一向低调藏在后台的软件,在越来越强调体验和服务的需求下,越来越显示出其对上下游的强势影响力,在这次CES上展出的微软最新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已经不允许下游的手机制造商修改一级使用界面。
    越来越便捷的自然用户界面背后是软件的力量。“全触摸”已经不仅仅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专属,在CES 2011上各大厂商展示的Smart TV新品中,所有产品均采用全触摸控制板。消费者可
标签:

电信

pc

智能手机

移动互联网

中国

it

 智能手机  PC阵营难以后来居上》
   

  半年前,同事在饭桌上问我:“为何英特尔要收购风河,而微软要做手机硬件的传闻会一直不断?”我当时回答:“因为互联网之后的移动互联网、PC笔记本之后的智能手机市场实在太大,而且所有的游戏规则尚无定论,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Wintel联盟,谁都有机会,每一种模式都可能成功,所以大家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性。”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尽管目前没有完全成型,但是位居前几位的智能手机先驱们,诸如苹果、诺基亚、谷歌、微软、MOTO、RIM等优势已非常明显。PC阵营的企业(惠普、联想、戴尔、宏碁等)要想后来居上,难度其实很大。
  首先是在突破智能手机终端的“硬实力”上。目前还看不出PC阵营智能手机厂商有杀手锏。智能手机的硬件终端目前只有苹果独树一帜,其余大多是在模仿和跟风。不仅仅是PC智能手机阵营,包括传统手机诸如诺基亚、MOTO、三星、HTC等在内的市面上流行的其他手机也大多同质化。尽管在设计上的边边角角、个别地方有少许的不同,但大部分还是难以出现让人为之一振的革命性变化。除了在设计上没有嬗变,在价格上,一向善于以量取胜和

标签:

环保

静脉

新兴产业

ibm中国研究院

战略性

杂谈

      

    采访完

标签:

赛迪顾问

中小企业

中国经营报

理财周报

it

               

——看《中国经营报》董军和赛迪顾问李峻对话

     5月10日,《理财周刊》就其不实报道向赛迪顾问发来了致歉申明,让我关注起《中国经营报》记者董军对赛迪顾问总裁李峻的一个采访文章,其中有一段对话,让我思考了一些问题。董军问:“客户就是上帝,客户与公正性之间难以平衡,如何取舍?”李峻回答:“我们会坚持第三方的立场 ,只有保持第三方的中立立场,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来与我们合作。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企业一方面是为了上市融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市场,所以他们也希望得到真实的数据。”

关于“客户”、“第三方”、“我们”、“良心与公证”,是目前我们常常面临又时觉模糊的概念,其实在我看来,“客户”、“第三方”、“我们”等等概念的背后其实面对的都同一个上帝,那就是,无论是谁都需要尊重客观事实这个“上帝”。也正是李峻所言,只有坚持第三方中立立场,才能赢得更多的企业,而企业进行IPO的顾问咨询既为融资同样也为真实了解市场。了解真实、尊重真实才能够去接近真实是赢得机会,这是处于这个产业

标签:

it

战略性新兴产业

微软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自己的领悟力》

 

     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亚洲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说“好公司”与“伟大公司”区别在于:好公司可以抢占到一两个好的市场机会发展壮大保持一段时间的优势,而伟大的公司却可以经历无数次重大转型,并在落后的情况下还能够追赶上来、长盛不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微软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公司。从1975年创立至今,微软公司经历过几次重大转型:从提供外包到做自己的操作系统到进入办公软件领域,到进入企业级数据库、中间件领域,再到进入Xbox娱乐游戏领域,尽管期间起起伏伏,但微软所进入的所有领域都获得了成功,并且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的霸主地位。在微软身上有着非常多中国产业和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正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

 

     一是全球化、多维度、交叉化地布局研发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交叉化、复杂化的背景下, IT巨头很早就意识到技术创新已经进入

标签:

it

收购

普化

拓林思

linux

中国软件

国际化

 

                         《 普华收购拓林思 谨慎开启国际化之路》

 

    1月27日,普华基础软件有限公司宣布投资控股日本Turbolinux(拓林思)公司下属的专注于Linux 技术研发的Turbosystems公司,此次是通过增资形式收购日本Turbosystems公司的51%股份。普华基础软件公司总经理赵晓亮透露,两年内普华将会把对方手中的剩余股份全部收购,该公司将成为普华基础软件公司在日本的全资子公司,这也是国内基础软件企业首次展开海外投资行动。目前,中国的基础软件企业尚未能在中国市场完全占据优势,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尚在襁褓之中,此时展开海外并购是否为明智的选择?中国基础软件的海外扩展与中国市场如何进行整合互动?引起业界关注。

            

                    

标签:

it

中国基础软件

中标软件

ibm

普华软件

亚信

海辉

普元

红旗2000

                 《中国基础软件:并购整合 寻求突围》

   2009年12月7日,亚信集团宣布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南京联创,成为2009年度中国软件产业收购案中交易额最大的一笔。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软件企业运用资本手段,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加快企业扩张。而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创造了低成本并购的绝佳机会,2009年一批敏感的中国软件企业已经抢先一步:用友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买下了5家软件企业,金蝶集团在4个月的时间里买下3家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在芬兰并购了SescaGroupOy(下称SESCA)旗下的3家子公司。一直以来,中国软件企业的并购都以外包软件和应用软件企业为主,基础软件企业基本徘徊在并购的圈子之外。但是在2009年,由于受核高基重大专项利好的推动,基础软件领域的并购整合变得日益活跃。


标签:

收购

sun公司

中软国际

办公软件

浪潮集团

中国

it

                       《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收购SUN公司》

 

 不久前,欧盟调查机构宣布将对甲骨文计划用74亿美元收购Sun公司交易的反垄断审查的最后期限延期到今年1月27日。如果欧盟对甲骨文收购Sun公司交易叫停,Sun公司将需要重新寻找买家。记者认为,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收购Sun公司。

 

  一是Sun公司拥有非常多有价值的资产。在IT业界,Sun公司一直是有“技术理想”的创新型公司,这些年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IT技术。在软件领域,Sun公司拥有Java、Solaris、OpenOffice、MySQL等系列软件,这些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在全球的企业级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而Java技术更是在全球企业级领域、移动与嵌入式领域有着无人能及的影响力。在硬件系统领域,Sun公司拥有UltraSparc芯片技术、服务器与存储系统技术,在技术的领先性和产业影响力上足以与IBM和惠普直接抗衡。中国一直希望能够在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以及芯片和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方面有更大的突破,虽然中国在这些

标签:

上海

两化融合

转型

it

                 《 再造上海工业经济创新力 》

 

 

 

   除了世博会、迪斯尼,对于当下的上海,我们还关注什么?这个拥有东方明珠美誉的中国最大城市,是中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同样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上海的工业曾经创造了无数辉煌,如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成为推动上海提升产业能级的必然选择。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自获批成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后,上海市把推动两化融合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契机,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