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更多>>
博文
更多>>
博文
标签:

文化

水浒人物随笔

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叫做“不可力敌,只可智取”,体现了我们祖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善于用脑,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水浒传虽然不如三国演义那样有那么多专业的谋士,但是水浒人物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很善于动脑,体现了平民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那么水浒人物都使用了哪些智慧呢,下面我试着盘点一下,

一、“苦肉计”

这条计策源自三国演义周瑜打黄盖这一出,被朱武、杨春用在了救陈达这里,话说当日陈达不听朱武和杨春的苦劝,执意要打史家庄,结果被史进几个回合就给活捉了,少华山最能打的陈达都被活捉了,剩下朱武和杨春没有办法只能使用这条苦肉计,俗话说大虫不吃腐肉,何况史进乃是一个英雄好汉,英雄好汉最看重的就是义气,朱武杨春为义气来投降史进,史进如果不讲义气把他们绑了送官,江湖传言开后就丢了他史进的义气了,这实际上是将了史进一军,果然史进看在义气的份上,放了他们三个,不过话说回来,这是对付史进了如果对付的是何涛或者是高俅,他们才不管你是不是义气,直接绑了砍头,这就是官府和江湖的区别,官府的生存法则是利益勾结,而江湖的生存法则就是义气,没有了义气

(2016-09-17 11:56)
标签:

水浒人物随笔

文化

     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水浒具体是从多少岁开始读水浒忘记了,那个时候喜欢水浒纯粹是应为喜欢谁谁的武功多么高强,谁的绰号多么咋式,按照现在的观点看,那个时候的我其实就是典型的“武评论者”,再大一点的时候就不再读水浒了因为水浒故事已经烂熟于我的心中了,更多的时候是在社会上行走,也可以说是在行走江湖,最近一段时间偶然间又开始翻看水浒传,竟然又多了一番不同的感受。

​      一部水浒传不仅写了108位个性鲜明的梁山好汉,而且写了很多世情冷暖,人情世故,可以说这部分内容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是我们现在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也可以看到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那些世情,这也许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延绵千年而不至于断绝的根本原因就是这种一脉传承的文化。

     比如水浒传中描述的“送人情”“送礼”“有钱好办事”这种社会现象,不也正是我们当下社会现实的反应吗,例如杨志返回东京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