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即为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二零零六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赵树宪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红、粉、黄、绿等色的蚕丝绒,在赵树宪的钳子下被穿上钢丝,弯成花朵、柿子、元宝、如意、凤冠、龙船、丹顶鹤、万年青等各种形状的绒花制品,色彩明快,栩栩如生。
南京绒花的历史十分悠久,谐音“荣华”,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当年南京的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曾是热闹非凡的“花市大街”,这里是绒花的海洋,经营绒花的店铺盛极一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绒花的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制作绒花的工业主要分布于城南门东、门西地区,
标签:
杂谈 |
(一)古瓷釉面的变化
母状物质,其状如釉面蒙了层塑料薄膜,有种温润的玉质感,有的还会象宋代哥
窑釉面那样发出酥油光。积釉处会因釉层肥厚质变而呈果冻状。有的古瓷如月
白等淡雅釉色的积釉处,多能发出盈盈湖绿色。
液态环境中,釉中的易中和易溶解物质流失,加釉面玻化质变会出现糠状玻化、
莹透立体现象,这点与高古玉的质变莹透立体现象颇相似。此现象易发生于器
物口沿、棱角、底足胎釉结合处及其它相关部位;用显微镜观察,釉面气泡萎
缩,边界粘稠不清,云蒸雾绕变幻多姿;对釉层较薄的釉面显微观察虽无起伏佚
荡之质感,但釉面肯定会有其它质变现象;新瓷显微观察质感平和单调无变幻
之美。
因原料
标签:
杂谈 |
http://jiangxi/2014/1014/U10253P1332DT20141014102
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罢,它们存世量还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宫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宫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为珍罕的是三秋杯,全世界也是寥寥无几,比鸡缸杯还要珍贵,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这是一只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在洁白细腻、薄如蝉翼的胎体上绘了两只蝴蝶在山石花草中蹁跹飞舞。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然而这恰恰是明代成化斗彩所固有的特征,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