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要求:岁月流逝,往事会淡忘,但照片中的一切永远不会消失。翻开自己的相册,你会看到母亲怀中啼哭的你,长着两颗门牙玩耍的你,戴着红领巾学习的你......哪一张照片让你久久难忘呢?你想对过去的岁月说些什么呢?
请以“照片”为话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7分)
(一)留在照片上的记忆
我无意间翻到了一张小时候“六一”儿童节的“照片”,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容。
记得那时我上小班时,由于年纪小,刚上幼儿园,不少小孩子都哭闹得很厉害。即使在上课时,班上也没一刻安静过。但我从上学第一天起就不要父母送了,也从来不哭。老师为此常常表扬我,我也就喜欢上学了。
那一天,和往常一样,班里总是“哇、哇”“我要妈妈”“我要回家……”吵闹声一片。但小孩终究是小孩,给些东西诱惑就会停止哭闹了。这不,老师开始实施“停哭”计划了:“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大家别哭了,老师来教你们折相机照相好不好啊?”
一听折相机、照相,我们的兴致就来了:“好,好,!”那些刚刚才正哭的小朋友也抹干眼泪破涕为笑,都大声说:“……好,……好!”
“好,看好老师手上的纸,”老师举起手说道
心理辅导课程活动案例
———专题教育类课程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主题名称:学会倾诉与倾听
活动目的:
1、通过听故事,交流讨论,懂得耐心倾听别人讲话是一种好习惯,初步培养耐心倾听别人讲话的意识。
2、在故事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理解性的倾听技能。
3、知道遇到麻烦或不开心的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向别人倾诉,并大胆清楚地讲述出来。
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一小时;每周日下午三小时。
活动地点:心理辅导室。
活动对象:小学1——2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工作:
1、搜集主题材料,制作活动课件。
《大熊有一个小麻烦》绘本课件,配以舒缓轻快的音乐背景。
2、调查性格孤僻的个案,做好个别心理疏导。
活动创新点:“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尤其对于一二年
采薇
一、初步读诗,以读促感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如果不通过很好的朗诵,很难充分领略诗歌的语言美感和诗歌表达的情感。因此,课堂伊始,钱老师就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展开教学,旨在读正确流利;其二,关注诗歌形式,读出诗的味道。“仅仅十六个字,那么简单,有什么秘密?”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很快发现了诗歌用词对仗鲜明的特点,如昔与今,往与来,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甚至是语气助词的对仗,如矣与思,这一发现促进了学生二度朗读时,读出了诗的感觉,读出了诗的味道。古诗的平仄、对仗是它极其鲜明的一个特点,但是在此环节中,没有看到老师任何解析语言,纯粹引导学生发现,并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与第一次读正确、流利相比,这一次有了质的飞跃,我们感受到了诗歌音韵的美。
二、直映解诗,以想促感
这一环节听起来很简单却很精彩:说说诗意;看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除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战士出征时杨柳依依,春光无限和回来时大雪纷飞,寒意阵阵的场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