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17级高一(5)班张爱玲小说选读专题之
《倾城之恋》小说文本提问问题
     张爱玲小说选读专题之《倾城之恋》小说文本提问要求同学们从人物形象和文本内容方面各提三个问题,每个人共提六个问题。

(续)第八组:人物形象

 

苍凉沉郁的意境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意象分析
夏世龙   刘剑
    【摘要】张愛玲擅长在小说中运用丰富的意象。本文试以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为例,分析作品中历来很少有人注意的白团扇意象及对月亮意象等做一些新的阐述。并进而探讨这些意象与人物悲 剧命运的内在联系所共同构成的整部作品苍凉沉郁的意境。
    【关键词】意象:意境:团扇:月亮:命运

    张爱玲初入文坛就取得了令人惊赞的成就,不能不说这是当时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景观,也难怪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
http://s1/mw690/006mencVzy7320lrllu00&690

浅谈苏轼在黄州期间心态的变化历程
高二(13)班   林烁   星级:★★★★★
        苏轼,一个宋代文学孕育的旷世奇才,其作品极其丰富且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一生坎坷,几经贬谪,饱尝宦海沉浮之苦,贬谪的经历使他逐渐在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精神。其中,黄州时期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心灵成熟的阶段。黄州时期的经历使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也让他的心态发生巨大改变。本文就来浅谈一下苏轼在黄州时期心态的变化历程
释然黄州
          ——谈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态变化
高二(13)班 曾骞 星级:★★★★★
     纵观古今,无数文人学士命运多舛,有洁身自好者,也不乏同流合污者;常明哲保身,也难免惹火烧身。鹭朋鸥侣或赤心报国,是古代文人难以摆脱的生活
浅谈禅宗思想对苏轼生死观的影响
           高二(13)班   张琪琪         星级:★★★★★

          说起苏轼,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诗人、书法家、工程师、美食家,也是一名佛教徒。在我看来,苏轼诗词所表现的开阔胸襟和豁达态度,很大程度缘于他所吸收的佛家禅宗思想
(2016-07-03 22:40)

        苏轼专题于六月落下帷幕,同学们的文章陆陆续续还在不断完善中。由于一系列教学事务,未能及时将同学们的学习感想和学习成果上传,深感惭愧。在学期结束之前,我们必须做完收尾工作,为同学们的苏轼专题学习划上一个休止符,在展现同学们苏轼专题学习感受的同时,也将部分同学的作品放到博客中,以此作为展示,也以此作为时间的印记,为重温在苏轼专题学习中的痛苦、快乐、收获以及更多五味杂陈的细细腻腻的小情绪留点小凭据。

         以下是部分同学苏轼专题学习的感受:

马晓莹:

         在做了苏轼专题学习后,我认识的不仅仅是

标签:

杂谈

分类: 苏轼专题往届学生习作
谈东坡之快乐及其快乐之源
高二(13)班  林 敏  星级:★★★★★
 
     中国文人,我尤爱苏轼。深有同感的便是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文中说:“苏东坡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读苏轼的作品,我可以越过这间隔的近千年的时光,看见那个时代里独属于他的悠然自得,豁达广阔;可以体会他于千万苦难中仍亘古不变的光辉温暖、亲切宽和。古有四大乐事之说,而苏轼则认为,人生赏心乐事何止四件,足有十六件之多:从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到晨兴半炷茗香,客至汲泉烹茶。在苏轼眼里,岁月悠悠所应享受的快乐比比皆是。在那个时代里,他的确有着独属于他的快乐,独属于他的一份天地。看他的文章,仿佛面临天下万难亦无所畏惧,仿佛谈笑间,他自有一个天下。那份苏轼的天地里,有着他怎样

高中语文之苏轼专题学习(张老师设计)
写在前面的话
          
1.余秋雨,中国当代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
   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说: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中语文之苏轼专题
东坡小品文十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织,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评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评: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托此书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

     砚铭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中语文之苏轼专题
http://s14/mw690/006mencVgy6Z6sKimq97d&690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