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标签:
文化 |
最美诗论:诗歌之精髓
作者:周发祥
认为文学作品有着内容与形式之分,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几无异见的共识,而关于它们在具体作品中如何辨认,各自具有何种重要性,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等问题,却往往是学派不同回答也不尽相同。新批评派专注文本,强调形式,并且提出一些根据语境来细察作品的特殊视角,发展了一种名为“本体论”的批评方法,所以人们称之为形式主义者,偶尔也称之为语境主义者。这一学派对英美的文学研究和教学活动影响巨大,在它衰歇之后已阅数十年的今天,其批评方法仍然以种种方式被人所袭用。
第二节 个性与非个性
探寻新批评派本体论的源头,人们几
【导语】:
作为一位穿越了80年代和90年代的诗人,王家新一直是这个时代的诗的守望者。他的音色带有时代变迁造成的深刻的精神震荡。在他的诗中,一直隐现着一个沉默、坚毅的跋涉者的身影,那是诗人的另一个自我——他“在生与死的风景中旅行”,穿过风霜雨雪和时代的风云变幻,为诗人的写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或“理由”。这些穿过精神炼狱的诗句必然是“痛苦的”,诗人却由此获得了决断的勇气:“把自己稳住,是到了在风中坚持/或彻底放弃的时候了”(《转变》)。在他看来,诗人是为诗歌工作、为一个民族的语言和精神工作的人。中国最有社会意义的诗人,就是王家新。
【作者简介】:
王家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1957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在《文学评论》、《读书》、《世界文学》等学术、文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及评论百余篇,著有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没有英雄的诗》,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坐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