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杂谈

 

        好的绘本绝不会嘲笑孩子,相反,它会给孩子的“小毛病”、“小恶习”以及那些不太积极的情绪和心理以一个很合理的、很可爱的解释,帮助孩子渡过成长的难点。挑食?孩子不吃这,不吃那,真令人头疼!别着急,关于孩子的挑食,本书主人公查理自有妙法——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妹妹萝拉变啦!当健康属于孩子,头疼也就不再属于你!所以这是我选《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绘本作为幼儿欣赏的原因。
         今天我们班里开展了家长会,家长会的主题为“绘本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在绘本欣赏环节我选择了《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这本绘本。绘本的主要内容是,萝拉很挑食,但是经过查理哥哥对蔬菜的恰当比喻,萝拉竟然把不爱吃的蔬菜全都吃掉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挑食是很常见的,对于孩子挑食有些家长还是无能为力,吃个饭要废掉九牛二虎之力,甚至有时还要答应幼儿的一些无理要求。通过今天的绘本欣赏一方

标签:

杂谈

 

人生成长的启蒙阶段就是幼儿时期,也是我们思想素质、行为分享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的分享行为养成教育十分重要。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学使幼儿分享行为养成获得发展,即通过对幼儿的教育,让幼儿的分享行为养成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学会养成分享的习惯。比如: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种特别优异的稻谷的种子,大家都来向他讨要,可是农夫拒绝了大家的请求。到了收割的季节,农夫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稻谷居然跟邻居的一样。原来,风把好稻子和普通稻子的花粉混在了一起,所以村子里的稻子变成一样了。后来,这个农夫把自己的优异种子分给了邻居,这样,大家都收获了丰收。幼儿们很容易从故事中悟出,良好环境中的幼儿进步是最大的,而这种良好的环境是由分享、互助造就的。
二、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意识薄弱
很多幼儿家长头脑中,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于很多幼儿家长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很多人甚至没有听到幼儿分享行为养成教育这个概念,也不了解幼儿分享行为养

标签:

杂谈

 

        现在每个孩子在家都是小王子、小公主,事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即使是这样如果有不如意的地方,还会大发雷霆。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习惯,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小朋友。
       有一天我们班正在进行区域活动,刘明轩和郭心蕊同在搭建区进行活动,玩着玩着我就听见刘明轩小朋友一边生气一边说:“哼我生气了,你不给我玩我就生气”。我见他站在那里脸气的通红,一副生气的样子。看到这种情况我赶快走过去询问情况,原来两个人是因为玩具发生了争抢,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很顺利的化解了矛盾。
        在幼儿园里各种矛盾都会发生,难免有些幼儿会生气,但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幼儿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今天我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的就是调节情绪的绘本《菲菲生气了》。在读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先猜想菲菲为什么生气,和扉页上的大猩猩有什么关系。幼儿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联想。当欣赏到姐姐把菲菲玩具抢走后

标签:

杂谈

 

(一)利用绘本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幼儿园后,生活自理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 要逐渐学会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 己洗手等,需要独立完成很多任务。主题多元的绘本可以帮 助幼儿学习不同的主题内容,体验故事中主角的感受和体验, 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例如,在《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故事 中,主人公朱莉娅狼吞虎咽吃下去的肉把小精灵砸晕了,吞下 去的面条缠住了小精灵,很快肚子里堆成了山,小精灵无法把 食物弄碎装火车,朱莉娅肚子开始痛,冰激凌让肚子里变成了 冰天雪地。形象化的画面,幼儿更便于理解,懂得吃饭要细嚼 慢咽,帮助小精灵把食物弄碎;多喝热水有助于消化,能把食 物变成泥,让小肠和大肠吸收。再如,《大口吃饭的秘密》,佑 佑不喜欢吃饭,伦伦通过食物给佑佑变戏法,马铃薯泥捏成了 伦伦,番茄和饭拼成了佑佑,小朋友的兴趣被激发,开始喜欢 上吃饭,尝试用自己的食物拼出不同的物品,把吃饭变成幼儿 的乐趣,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

 

(2016-12-23 14:10)
标签:

杂谈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要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应该考虑两点:

1.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  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依据幼儿

       在领导的要求下我有幸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与问答这本书。为了更好地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帮助幼教工作者澄清认识、明确方向、提高教育水平,本书作者选取了《指南》各实验区培训中反映最多的具有普遍性、针对性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从如何正确地理解《指南》、如何正确地实施《指南》、如何开展《指南》的学习与培训等方面,对五大领域及课程实施等各年龄段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予与分析,明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并提出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从而深入浅出地解读《指南》精神,对广大幼教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教研与培训提供切实的帮助与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在一线的教师在落实《指南》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李季湄老师根据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特编写了《指南》实施与问答这本书。
        当我读到有关

标签:

转载

(2016-11-20 20:32)
标签:

杂谈

德国幼儿园怎么教孩子遵守规则?

德国没有“听话”一说,德语里甚至不存在“听话”这个词,德国父母从不要求孩子“听话”,他们教孩子在幼儿园尊重老师和同学,遵守规则,友好相处。

德国老师和孩子不是上下级关系,孩子没有义务服从老师,老师也不会对孩子下命令。德国幼儿园老师的角色更多的是支持、引导、陪伴与启发。面对老师这个“权威”,德国孩子从小学会的是:老师的存在是为了帮我、支持我,遇到困难、有任何合理需求时我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
1
餐桌规则
德国幼儿园的餐桌上,老师不要求孩子必须把碗里的饭菜吃完,吃多吃少是孩子的个人决定,老师不会干涉。但有一条原则,吃饭时一定要坐在桌前,一旦孩子中途离开餐桌,就被视为已经吃饱,不允许再回来接着吃。

在悠悠的入园适应期,我曾陪同她在幼儿园用餐,亲眼目睹到德国老师严格的一面:当时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吃了几口就想跑下桌玩,老师只是问了他一句“吃饱了没有”,行动上没有任何阻

标签:

杂谈

三、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
1、利用园内现有环境,开发活动场地,科学规划和创设活动区
我园是一所新建幼儿园,活动场地面积较大,活动空间较充足,包括塑胶软化地面、软场地(人工草坪)、硬场地(砖地)、沙池活动场地、幼儿戏水池等。我们对园内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规划,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最大地发挥各种活动器械的功效。我们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活动区的标准,分别创设了钻爬区、跑区、跳区、平衡区、投掷区。在设置区域时我们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
2、合理投放有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活动区内投放数量充足、种类多样的活动材料。除了幼儿园现有的玩具外,我们以木质为主要材料制作了幼儿既感兴趣又安全耐用的活动器械,如在平衡区设立了索桥、跷跷板、高跷、单窄桥、双窄桥、梅花桩等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游戏。投掷区设置了飞镖和高矮可调的投掷架,并为幼儿准备了大小不同、材质不同的球类,如海洋球、西瓜球、皮球、海绵球等供幼儿投掷,从而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投掷游戏,为户外混龄体育活动的开
标签:

杂谈

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