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普中国的秘密进攻

(2007-06-22 11:18:59)
标签:

惠普中国

秘密

进攻

庄正松

 昨天,见到惠普PSG中国总经理庄正松,庄回顾了惠普PSG2007年上半年的业绩。
 

半年前,我观察《惠普凶狠之变》时,更多看的是惠普全球,现在,从数字上来看,PSG中国也变得凶狠起来。2007年上半年,PSG中国位列PSG全球第三名,业绩增长了64%,利润增长60%,笔记本的增长更快,达到118%。更难得的是,惠普的左派业务(个人消费级)与右派业务(商用类)有了一个平衡,其中,消费类的增长是69%,商用类的增长是60%。要知道,惠普在个人消费级产品的动作在6年前才开始。

 

惠普PSG发动了哪些方面的秘密进攻?

 

1、进攻路径之一是区域拓展。自2006年惠普PSG把中国分为8个区后,就开始了深耕行动。从城市拓展数量上看,2003年是20个,2007年是410个,从网点数量上看,2003年是330个,2007年是2000个。

 

2、进攻路径之二是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从数据上看,惠普本地开发的台式机销售占50%,15%的笔记本来自本地研发——笔记本虽然增长强势,但在本地研发上仍然缺乏突破。

 

3、最关键的是,惠普凶猛的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我认为是,惠普对“大众市场”的战略性关注。对于中国的“大众市场”,IBM的定义是年收入在1万元到2万元人民币的个,以及305个三线到五线的城市(一线和二线城市为25个)。事实上,惠普PSG确立战略地位的几次战役都跟“大众市场”有关,早期的6999元笔记本让惠普PSG第一次找到了自信,在3线到5线城市推出2999台式机和4999笔记本。

 

4、事实上,在“大众市场”上,相对与本土企业,跨国公司是相对滞后的。但是,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纷纷“下乡”,像惠普这样的企业,虽然在3线-5线城市的品牌知名度不够,也面临更残酷的竞争,但是,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以惠普等对中国“大众市场”的开辟为观察点,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在中国正面临新一轮转型,从早期的市场入门期,到90年代的市场初涉期,现在则进入市场渗透期。换句话说,决定惠普这类公司未来的,不是以前的一线、二线城市,而是中国更为广阔的“大众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讲,如果说以前跨国公司更集中于高端领域,制造了品牌区隔,那么,现在以致未来,这种区隔将不复存在,竞争将更为残酷。

 

5、对惠普而言,要想开辟“大众市场”,一个巨大的难题是品牌。由于地域差异性、文化差异性等原因,对于惠普这种以来标准化操作的公司而言,如何在3线-5线城市打品牌,将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课题,现在惠普的品牌思路仍是延续其在一线城市的思路。比如,曾跟惠普的市场经理聊起,惠普是否会在中国的城镇采取刷墙标语式的广告,惠普说可能不会。对于惠普而言,要想拓展在3线—5线城市的品牌影响,首先要打开知名度,我的建议是进行真正贴近当地的事件营销,这也是诸多中国品牌的成名之道。

 

6、对于中国品牌而言,他们在“大众市场”经营多年,品牌知名度已经打开,比如海尔、联想等,但是,下一步,如何强化品牌美誉度,在3线—5线城市塑造良好的口碑,从事件营销到口碑营销,将是他们在大众市场树立壁垒的良好手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