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投标建筑方案学习 |
分类: 流金岁月 |
我本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为什么当初喜欢舞文弄墨、思维发散得不可思议的我,最终会选择了这样一个需要严谨计算和精确推导的专业?说起来又是“多少糊涂事,一把辛酸泪”,那是另一个故事了。话说风平浪静的上到大三,拿了两年一等奖学金,自认为结构方面的事情已经弄得七七八八了(事实上当然远远没到家),学有余力之余,渐渐意兴阑珊,而骨子里那种澎湃的创作欲望又开始勃发不可收拾了,于是毅然开始兼修建筑,在两年时间里上了别人五年的课,最巅峰的时候同一时间有四门课在上,从来没有听过一节课的课程也敢去参加期末考试并且涉险过关,最长一次连续5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并且,还谈恋爱啦,在期末有十几门课要考试之前被甩了,半夜三更,在昏暗的充电灯下(学校12点之后就不让开灯了),含着眼泪,咬一口干硬的面包,继续复习……那段日子过得真是硬气。还好最后还是考上建筑学的研究生,专业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觉得有点档次了。
当然,那其实也还是“另一个故事”。
研究生三年,因为半途出家,先天不足,跟着导师(我们叫老板)做一点工程,画画图,做做方案,中标了,在角落挂个名字沾沾光,赚点生活费之余,也算边做边学。所以,哪里有什么“自己的作品”。
感觉这辈子都是自己脑袋的奴隶。有时候它转得太快,要跟上它呼哧呼哧得累个半死;有时候它不愿意动,你干着急也拿它没有办法。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它跟我说,要去做建筑环境控制方面的技术研究,要不就去一个房地产公司,反正,是不做设计了。我依着它去考博,失败,于是现在就在一个房地产公司工作了,更加渐渐远离当初苦心追求的“发挥创意的生活”。
今天忽然怀念起两个落标的小方案。这是如此小的方案,甚至只能称作“小品”。然而,却是100%原创的,我进行完全的独立设计的少数几个“作品”之一。我的脑袋做过很多操蛋的决定,有时候一些想法自己都觉得很难理解。但是我想它这次的决定是对的。我可能还是更适合去做研究,或者设计、策划、管理和协调。
向我那些将成为未来建筑大师的同学们仰望,圆我一个海阔天空的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