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2-05-19 09:58)
标签:

历史

照片

分类: 衡陽記憶

       由衡阳市城区西去,沿湘江一级支流蒸水溯流而上,约37公里,有古镇台源寺。镇以寺名。清同治《衡阳县志》载:台源寺,建于宋咸淳之年(1265年),寺庙旧址是现在的台源中学所在地。取名台源是因为台源镇是丘林地带,台源又地属高丘,形如高台,台源老街紧连蒸水河,故取名台源寺。

      台源镇还是历史文化重镇,境内席善岭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凿等文物收藏于县文化馆。1976年,镇东道子坪发掘一座晋代古墓,内有铜马铜人,现收藏于衡阳市博物馆。位于镇南

标签:

照片

分类: 衡陽記憶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其时,惨遭侵略战争破坏的湖南,城市被毁,乡村荒凉,工商业遭严重破坏,农业陷于破产,广大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了善后救济总署。 湖南是东南交通要冲,抗战期间前方难民逃往大后方者,多是经过湘西、湘南进入四川、云南、贵州,胜利之后,途经湘省返籍的难民纷纷接踵而来,迫切需要救济。湖南善救分署成立之后即把遣送过境难民返乡以及协助华侨复员与返籍作为其重要工作之一。

       从1945年10月底开始,先后在难民必经的长沙、衡阳、邵阳、岳阳、零陵、沅陵、常德、安乡、郴州等地分别创办了第一至第九9个难民服务处,同时还增设了衡山、黄沙河、冷水滩、晃县、耒阳5个难民服务站。 

       后来,因经费困难,遂将长沙第一、第二善救工厂合并为长沙善救工厂,衡阳第三善救工厂更名为衡阳善救工厂,南岳第五善救工厂改称南岳善救工厂。许多无家可归、衣食无

(2022-03-20 10:49)
标签:

历史

照片

分类: 衡陽記憶
    耒阳城溯耒水45公里至上堡街(即黄市镇),对岸有一山峰,高100米余,独耸云霄,紧濒耒水。一峰面有岩洞,南向洞前岩下有“直钓”二字,为元至正年间(1341-1365年)李从善书。相传,汉张良曾隐居此洞,仿姜太公垂直钓鱼,寓含哲理,故名直钓岩又名张良洞。石壁有汉佐张良书“洞灵源”石刻,洞西南近水处石壁刻有“浦南佳处”四字,亦为李从善书。洞中有保温洞、独角兽、顶天柱、张良榻、张良墩、万民伞、飞来钟、千人锅、通天塔、石布波十景。

(2021-03-12 10:39)
标签:

照片

分类: 衡陽記憶

    湘南学生联合会旧址在衡阳市珠晖区粤汉路1号。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衡阳湘江东岸粤汉码头,即衡阳浮桥公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坐东朝西,面临湘江,平面布局为二进五开间前后天井,青砖青瓦,南北封火山墙,主体建筑为重檐硬山顶,是南方典型的会所建筑,保存十分完整。据说1944年衡阳保卫战中,衡阳城沦为焦土,全市只剩下五栋房屋,其中就包括这座晚晴建筑。

       衡阳在湘江架设浮桥始自明嘉靖年间,但明末被张献忠起义军烧毁,到了清朝重新修建,浮桥公所应该就是清末管理浮桥的一个社会机构。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人名家薈萃
      赵古泥(18741933),初名鸿,字石农,号慧僧。后来因非常喜爱封泥古朴趣味,改号“古泥”。晚年号石道人、泥道人。由于对吴昌硕的崇拜,名其室曰“拜缶庐”。江苏常熟西乡塘市镇人。一生刻了上万印章,也留下了不少书法作品,他的篆刻自成面目,一时大江南北,从学及私淑者甚多,被称为「虞山派」。

    赵古泥的书法,早年练就一手颜真卿体,写得浑厚有力。当时翁同龢因支持光绪变法,而被慈禧贬斥返里,他也是写颜字的,见了赵古泥的书法,及为重视,就请赵古泥作自己的幕宾。由于求翁书法者过多,其中一部分就请赵古泥代笔。赵所书与翁字极为相似,在别人看来可说是真伪莫辨。从此,赵古泥的书法篆刻

(2020-08-19 08:33)
标签:

历史

分类: 衡陽記憶

  彭家大院,位于祁东洪桥镇渔陂村,是一座气势恢弘的民国建筑。据当地老人介绍,彭家大院为地主彭康衡所建。1923年动工,历时六年才得以完工。彭康衡曾当过湖北五丰县县长,拥有良田千顷,妻妾成群,富甲一方,他斥资建造的彭家大院在洪桥一带可谓首屈一指。

  现在,彭家大院气派的正门已被拆掉,院内的跑马道也变成了今天的水泥公路。不过从余下的建筑来看,大院结构合理、设计大气。所有房屋均为两层,层高四米,天井宽敞,走廊开阔。在装饰上,彭家大院主要还是沿用了晚清精致古朴的装饰风格。梁枋上雕刻着麒麟、狮子、喜鹊、玉兔等花卉动物图案,造

(2020-07-25 09:07)
标签:

文化

分类: 名人名家薈萃
       宋式云,(1912--2009.1.9), 原名学信,字中孚,又峦谷,别署竹溪,海右画奴
标签:

杂谈

分类: 衡陽記憶

常大淳(1792~1853),字兰陔、正夫,号南陔,清朝总督、著名将领。明朝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之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金兰镇瑞芝村)人,清朝大臣、清末湖南四大藏书家之首,置室【潭荫阁】,藏书四万种,碑刻千本,砚石数百,名冠湖南。

  常大淳故居瑞芝堂建于清道光十九至二十三年(1839-1843)间,占地面积总1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