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标签:

黄庭坚

论书

宣和书谱

文学家诗人

书法家

分类: 书法
山谷论书(一)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宋徽宗崇宁四年),宋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宇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山谷诗风奇崛放纵,开“江西诗派”之先河。与苏轼并称“苏黄”。《宋史》本传云:“

(2016-04-17 13:23)
标签:

文化

分类: 教师课堂

一.         学好课文最重要的是什么?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书法
        加强写字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能增强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强写字教学,提高学生书写的质量。
        一、让学生快乐地写字
        让学生快乐地写字,就是让学生把写字看成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不要把写字当成一种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写字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因为写字若没有兴趣引导,肯定是乏味的、枯燥的。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愿意去写,才能感受到写字的快乐。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哲理

     《千字文》原名为《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用来教授儿童基本汉字的一首长韵文。它是一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文章。据说是南朝梁(502年─549年)的梁武帝为其公主练习书法,而委托周兴嗣(470年─521年)创作的。千字文作为儿童习字的啓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      李倬《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命大臣殷铁石模次王羲之书碣碑石的字迹,又要求拓出互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以赐八王。殷铁石拓出后,此千余字互不联属,梁武帝又命令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竟一夜编成。千字文是由“天地玄黄”到“焉哉乎也”,总共250个隔句押韵的四字短句构成,内容包含天文、地理

标签:

教育

分类: 哲理
标签:

教育

分类: 书法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师课堂

如何使自己的文章谋篇布局具有个性特征呢?

笔者认为,可从板块结构、文题效应和内容整合三个方面入手。

一、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

线型结构是中学生作文中的写作通病。事无巨细,平铺直叙,不厌其烦地交待事件的起始经过,四平八稳地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直线式地向前推进情节,这就是所谓的文章线型结构方式。

那么,我们怎样克服这一通病呢?笔者认为,最佳方法就是变线型结构为板块结构。这里所说的“板块”是指文章中的记叙“场面”情景,或议论中的材料安排。场面通常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景、细节和氛围。场面在于描写。描写就是描绘特定的环境、场合及其人物活动,从而展示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材料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在文章中,记叙场面、议论材料是构成情节结构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技巧
 吴立岗,1941年出生,江苏宜兴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他的著作《小学作文素描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从而表明写作教学中一朵鲜花——素描训练的绽放。他在教育调查中发现,三、四年级的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即形象思维能力很弱;二是学生的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十分贫乏。据此,他借鉴美术教学的方法,创造了一种适用三、四年级的作文教学训练形式——作文素描训练。所谓素描训练,就是以观察实物为途径,以片段和简单的篇章作为形式,将描写和叙述结合起来(即运用“白描”手法)反映周围生活的记叙文训练。他设计的小学三年级素描作文训练有:静物素描、自然景物素描、人物动作素描、人物对话素描、人物外貌素描、房间陈设与周围环境素描、小动物素描。小学四年级素描作文训练主要是记叙文素描训练,分两个单元:一是完整地记叙一件事,二是正确地确定和表现中心思想。

    素描训练具有四个优点:(1)素描的内容可以由简单到繁多地进行设计。三年级进行片段素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片断的各种

标签:

教育

分类: 写作技巧
丁有宽,1929年出生,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小学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985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标志这一写作教学法的成熟。实际上,丁有宽早在1951年就开始探索,继而深化为以“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为主的教学改革实验。该项实验经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51年-1962年,以“文道统一,教书育人”为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著有论文《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第二时期从1963年至今,主要进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与研究,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物化”五个阶段。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在教学中,他取消作文课,把作文知识和训练融会到讲读课文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将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内课外打成一片,课内教方法,课外是拓展,着眼于学生的读写训练,使读写训练“有的、有序、有点、有法”。1983年,丁有宽提出了“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的设计并付诸实践。第一步(一年级):侧重练好一句四要素(时、地、人、事)完整的话。第二步(二年级):侧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