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15日,IBM(英国)实验室软件工程师Martyn
Honeyford(1996年计算机科学系毕业,业余爱好电子吉他)发表论文“Boot Linux
from a FireWire
device”(副标题是“Installing Linux on removable
drives”),开始了现代Live启动技术的研究。实际上,Live启动技术是近十年来Linux领域的最新十大进展之一。有人说,USB启动没有创造新价值,非也。
实际上,在2006年前后,随着Ubuntu发行版的广泛传播,Live技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现在已经成为发布Linux系统的一种重要形式(称为“USB发行版”)。Linux系统的各主要版本都有USB版本,在全球范围公开销售的约有29种Linux的USB版本(见OSDisc.com网站)。在我们国内,有喀纳斯自由软件专卖店(www.kanasshop.com)专门经营为客户定制自启动U盘的业务。
在维基(WiKi)百科里面,将Live
USB发行版(台湾地区称为“自生系统”)定义为“Installation-free
Distrobution”(“免安装系统”)。这种Linux系统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硬件环境中“bootable”,就好像具有某种“灵性”,能够自动识别周围的硬件环境,具有所谓的“自适应”能力。实际上,Live启动技术的研究始终没有停顿过,发展很快。要是我目前还在教学岗位,我会把“自适应启动技术”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带几个学生去做下去,目的是实现软件与硬件的“彻底分离”,以及软件与硬件的“自动对接”。
我认为,免安装系统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把整个“计算机实验室”植入自启动U盘,放进口袋里面随身带着走,上课时,教员一插即可“激活”整个实验室环境,全体学生立即便可“听课受益”。在意大利学校里面就实现了这种Live技术的实际应用(利用LTSP服务器)。你们的电脑教室也可把所有的硬盘统统拿掉,学生就坐之后,各自使用自己的U盘启动计算机,“计算机工作环境随身带”,立即开始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包括娱乐)。
Linux自启动U盘,由于系统文件格式与XP不同,不会携带或感染XP的木马、后门和病毒。9月11日,德国一家安全公司(“G
Data”)发布一项研究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国际互联网上新出现1,017,208种恶意软件(Malware),比去年同期增长50%,安全专家预计到今年年底新增的恶意软件将会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00万个,其中“99.4 percent was written to target the
Windows Operating
System”,这里面有42.6%的恶意软件是木马病毒,带有“downloaders and
droppers”的恶意软件占20.3%,后门病毒占12%,而蠕虫病毒只有5.27%。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Windows病毒的互联网世界里,自启动U盘可以让我们彻底脱离这个充满Windows恶意软件的“倒霉世界”(这个世界不会短时间轻易改变)。谁说自启动U盘不能创造新价值?中国开源第一人,“拿盟”主帅也(请见9月16日“纠正Linux认识误区”一文)。
说明:此博文是我为9月18日SFD活动(上午9点半开始)准备的讲演提纲(部分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