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香港教育大学港大中文大学科大 |
分类: 〖汀说〗 |
http://www.studyinhk.net/Public/Logos/hku.gif香港大学——香港高等教育的始祖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座落于香港岛西部的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罗便臣道以西、龙虎山以北,占地约16公顷。我曾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过港大校园,我的感受是美丽而不失典雅,华贵更带几分凝重,与科大青春活力相比,更让人产生一种世事沧桑的感觉。
创办港大前身香港西医书院乃至后来的港大,有位叫何启的人功不可没,他算得上香港近代高等教育第一大功臣。何启(1859年—1914年),字迪之,号沃生,原籍广东南海,出生于香港。他早年留学英国,先后就读于英国亚巴甸大学和林肯法律学院,获医学和法学双学士学位。后来,他携英国籍妻子回到香港定居,开始投身于香港的教育、卫生和公共事业。此人乃多才多艺也,曾是香港第一位华人执业医生、香港第一位华人大律师,与此同时,他还涉足政界,从1890— 1914年一直担任立法局议员,是香港历史上第三位非官职华人议员。
1887年何启创建香港西医书院后,亲自担任教授,为学生讲课。到了1909年,为了进一步发展香港的高等教育,何启又为筹建香港大学四处奔走,并出任香港大学助捐董事会主席。香港大学成立后,他将西医书院并入香港大学,成为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主干。由于何启对香港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1910年,英国政府授予他爵士勋位。
创建香港大学的另一位大功臣是香港第十四任总督卢押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任职期间为1907年7月29日-1912年7月24日。卢押爵士到任四个多月后,首次提出建立香港大学的设想,并亲自为其募捐。到1909年时,收到外商、华商、两广总督、海外华侨、大陆商人、财团、公司、银行、商行等各方捐款共127万多元。1910年3月16日,港大主楼奠基兴建,卢押亲自主持奠基礼,并自任校长。香港大学教学楼“卢嘉楼”、宿舍楼“卢嘉舍”及山顶的“卢嘉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港大成立后,当时依法设置了学校管理部门,校董职会员成员41人,评议会成员17人,校务委员会成员有副校长、助理副校长、教授、全职讲师。聘请原任菲尔德大学副校长东方学家伊律为副校长。由于港督卢押只是兼任校长职务,副校长实际担负校长之责。1912年9月,香港大学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仅72名,其中工科31名,医科21名,文科20 名。
如今,香港大学是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学科门类非常齐全,专业包括文科、理科、社会科学、教育、口腔、医学、建筑、工科、法律等。目前设有十所学院,分别为建筑学院、文学院、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牙医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其他教学单位包括研究生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此外还有校外教育部、亚洲研究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子服务中心、电子显微镜中心、语言中心、博物馆及附属医院等一系列教研单位。
http://www.studyinhk.net/Public/Logos/cuhk.gif香港中文大学——独特的书院制度
港大在香港高等教育舞台独领风骚半个世纪后,1963年10月香港第二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了。自此改变了香港高等教育格局,摆起了平分天下的竞争擂台。
中大位于香港沙田区,北临碧波荡漾的吐露港,远眺绿郁葱葱八仙岭,建筑物傍山而立,座落在青翠树丛中,校园占地面积134公顷。
中大由原有的三所书院合并而成,即新亚书院(1949年创建)、崇基学院(1951年创建)和联合书院(1956 年创建)。1986年7月,中大成立第四所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招收学生。目前,中大拥有新亚、联合、崇基、逸夫四个书院,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新亚书院比较看重中国文化,而逸夫书院则注重高科技素质的培养。
中大设有七个学院:文学、工商管理、教育、工程、医学、理学和社会科学学院。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条例》,中大的主要授课语言为中文。不过现在中大大多数学系皆提供中英语课程予以选择。有些院系,如医学院,药剂学院,英文系,语言学系等及大部分理学院课程,则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总体来说,中大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坚持中英双语并重的原则。近几年校方也不断强调中大自创校以来一直坚持中英双语的教育方针。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及亚洲惟一一所实行书院制的高等学府。这种方式起源于英国,目前英国牛津大学设有三十九家书院,剑桥大学三十一家书院。书院制可以让来自不同学院(也就是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们住在一起,共同学习、竞赛、娱乐和生活,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开拓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调整专业方向。中大的学院负责学生学科专业方面的事情,而书院则负责提供通识教育、文体娱乐设施、辅导等其他活动。书院制其实就是课堂外学习的环境,也是中大管理学生的一种形式。同一个书院的学生,他们一起住一起吃,还有很多老师也经常在跟他们一起吃晚饭或者交流。书院制是一个很融合的环境,有利于密切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外生活。
http://www.studyinhk.net/Public/Logos/ust.gif香港科技大学——美式教育的典范
历史的车轮又转了三十年后,香港又有第三所大学——科大。科大正式成立于1991年。十六年来,科大的发展和崛起,把香港的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推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准,标志着香港在科教领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科大坐落在风景如画的九龙清水湾,校园依山傍海,现代化精美绝伦的建筑无与伦比,这里曾被评为亚洲最美丽的大学校园。
香港科技大学自创校以来,以破竹之势,迅速成为国际知名学府,并牵头带动香港转型为知识型社会。
科大锐意创新研究和教学,全部教授均拥有博士学位,在本地院校中脱颖而出。科大的学者在科学、工程、商管、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开辟新天地,成功把知识的界限推向更高峰。校内的尖端设施造就了成功的条件。
科大积极投入社会服务,通过举办科学营,为中学生设立网上学分课程,以及提供终身学习课程等工作,促进科大与本地社群的联系。科大与内地大学缔结学术联盟,并与市政府合作,为长远的全国性合作铺路。
香港能有科大首先要归功于两位热爱教育和科学的有识之士,第一位是香港第二十六任总督爱德华·尤德爵士(任职于1982-1986年,在任职期间逝世,为香港二十八位香港总督中唯一在职期间逝世的人),他第一个提出要在香港建立一所科技类大学的主张。当时曾有人提议将新成立的第三所大学命名为“尤德大学”。第二位是当时香港行政局资深议员钟士元博士,他第一个响应了尤德爵士的提议。当年他被港府任命为“第三所大学筹备委员会”主席,香港回归后,钟士元被港府授予“大紫荆勋章”,这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勋衔制度中最高的荣誉奖章。目前它仍是科大的副校监及顾问委员会主席。创办科大的构思由他们而起,他们眼光独到、意志坚定,为科大的成立做了奠定了根本性基础。
今天的香港科技大学已成为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四所学院组成。理、工、商学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人文社科学院主要开办研究生课程,同时亦为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以利全面发展。
科大展示了未来的远景,在它那设计优美的清水湾校园里,塑造着人类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