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年文摘红版
青年文摘红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5,846
  • 关注人气:2,0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做“小康第一代”大学生

(2007-03-12 13:59:10)
分类: 美文再现

□龙应台  
  
  《青年文摘(红版)》2006年第11期    
 

  在一篮有部分开始变坏的苹果里,我发现我的很多同龄人都会挑选从变坏的那些苹果开始吃,觉得这样不会浪费,而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好的,这样就知道了好的滋味在哪里。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贫穷的记忆。两代人经历的不同,注定了我们在每样事物,特别是对物质事物的分歧上,所做出的选择不同。
  我在渔村里长大,小时候母亲就从工厂里拿回尼龙线来编织渔网,10天工夫不眠不休,手都磨破出血,才领回80元。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都有这样的一幕,甚至包括父亲到邻居家借钱筹学费。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我们物质观的形成,懂得珍惜,懂得疼爱。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港台大学生、研究生被称为“小康第一代”,他们没有贫穷的记忆,体验不了父辈们流离求生的艰苦,这样是很危险的。
  每个人,特别是真正成功、希望成功的人,哪怕没有贫穷记忆的,也要知道体恤,这种体恤是对与你们同处一个社会环境下的弱势群体的体恤。真正体恤了陋巷中的他们,才能真正了解这个社会。而大学生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香港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极度的贫富不均,我希望能“奉献”的香港大学生,不必把十分遥远的任务放在身上,就从最身边的香港社会做起,就大有作为。每个个体,要对他所处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文化处境有所了解,才可以渐渐找出方向,对这个社会奉献自己。只有了解了这个社会,你才能改变最需要改革的地方,保留最先进的地方,并努力维护最先进的部分,才能对这个社会向前进步做出贡献,这是最基本的,是“奉献”的方向所在。
  其次,大学生们要明白怎样去“奉献”。我就有过亲身的体会。有一次,我在阳明山上,快要刮台风了,在唯一的下山路上,我见到一位60岁的农妇用双手把一根根被风吹倒的破裂的竹子重新扶正,方便山上的人下山。这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奉献,令人敬佩!而我们还在读书的大学生必须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文学家等大名鼎鼎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太阳星星月亮,那么不能发巨大光亮的人,可不可以心里想着只做一支蜡烛也好,照亮身边的一圈人,照亮身边这个社会的角落。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远大的志向。
  当代中国青年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可怕的是不知道“破”,一味顺从旧见;但更可怕的是“破”了之后,不知道如何“立”。现在大陆、香港、台湾,乃至欧美华人的圈子中,有很多孩子以“性、药丸、摇滚”为口号,张扬“现代”,家长们担忧这是“垮掉的一代”。但事实上,关键的是这些孩子究竟是真的以这些不健康的物品亲身尝试,还是只是一种引喻式的表达自己声音呢?如果是前者,注定是虚无,会被时代惩罚;但如果是后者,就说明他们的反叛目的是在于“重建”,“破”传统的只是为了“立”新见。
  我们今天是从一元价值的时代,进入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年轻一代要求的“解放”,实际上他们还保留着很重的传统文化,磨灭不了的文化,使他们勇于挑起责任。我们所面临的绝对不是一个价值被“破坏”的问题,而是一个“价值被重估”的巨大的考验。
  大学生要懂得创造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最关键的社会责任。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但如果百分之一百的人都这样,这辆车就毫无方向地乱冲乱撞。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这样的人越多,这个社会就越有组织,越有方向。


  (梦妍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06年第9期,潘树声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