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咸丰二年
19
已被革职正在戴罪效力的赛尚阿,于10月21日到达长沙。清军的各路增援部队在长沙集结,总兵力将近五万。但是,这些部队都在距离长沙城几里的地方扎营,相互顾盼,不肯再向前进。
太平军为西王的战死而愤怒,派出新入伍的矿工挖掘地道攻城。
在对长沙的攻坚战中,太平军已经摸索出了一种以后经常使用的攻城战术,就是挖掘地道逼近城墙,在城根下埋地雷,引发爆炸,把城墙炸开缺口,然后拼死杀进城内。可惜的是,这个在后来屡试不爽的办法,并未在长沙取得预想的成果。
向荣不愿住在城内,以太平军渡过了湘江为理由,率部渡江驻扎。长沙城外,只有他率部出战,其他部队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就是不愿去助一臂之力,这就是清军绿营的德性,曾国藩早已有过论断。
向荣想要夺取水鹭洲。有谋士劝阻他,说水鹭洲四面环水,地理条件过于凶险。向荣不听,认为攻下水鹭洲轻而易举。他刚刚率部渡到洲上,太平军绕到洲尾,从后面突袭,向荣的三千名部卒全部溃散。他本人精于骑术,得以骑马从水上逃生。长沙城上的守军看到他吃了败仗,士气为之低落。
城南的战事,由和春指挥。和春的部队驻扎在白沙井,和春认为是自己阻止了太平军,保住了长沙,大有功劳。但是有人认为,江忠源率领楚军与和春连营,起了关键的作用。长沙之所以得以保全,应该归功于江忠源的谋略。
这一段时间,太平军与清军都蛰伏在军营内,营外一里,行人来往自如。百姓想进城,只要避开南门就行了,其余六道城门,都可以攀绳出入。街道和小巷里,女人们来往行走,餐馆照常营业,食客盈门,比平时还要热闹,人们好像忘了城外有虎视眈眈的太平军。
11月10日,太平军引爆了埋在南城魁星桥城墙下面的地雷,炸垮一段四丈长的城墙,随后发起冲锋。防守这段城墙的参将张协中率部奋力抵抗,但终于不敌,当场战死。乾州人邓绍良拔刀拦在缺口处,见一名太平军战士手执黄旗登上残垣,便手起刀落,将他砍倒。这位四品都司的部属,聚集在天妃祠摊钱赌博,听说上司正在作战,顾不得把钱收起来,飞奔到城墙缺口,迎着太平军冲上去,杀死几百名太平军,打退了太平军的进攻。
黄冕召唤团练的勇丁,拖来木头,掘起街上的麻石,抬去堵塞城墙上的缺口,城防又稳定下来。
11月13日,太平军又在金鸡桥引爆所埋的地雷,但没有炸毁城墙。和春与江忠源带兵堵截。江忠济堵在缺口,杀死几十名登上城墙的太平军战士,挡住了冲锋的太平军,他的勇猛,从此闻名。
11月28日,太平军再次在魁星桥引爆地雷,八丈长的一段城墙崩塌。善化人瞿腾龙率领一批死士挡住缺口,太平军又撤了回去。
长沙守军见太平军多次引爆地雷,便围绕着城墙开凿外濠,防止太平军挖掘地道。太平军用枪炮射击,将开凿外濠的人大部分击毙。
守城将士想出了对策,把竹板捆扎起来,做成盾牌,蒙上湿棉絮,斜靠在沟濠上,子弹打在上面,便滚落下去。就这样,才把沟濠挖成。
这时候,新任湖广总督徐广缙刚到湘潭,幕僚们建议他带兵出击,与长沙的守军前后夹攻,消灭太平军。总督的幕僚们认为,赛尚阿在长沙城,总督不宜逼他出战。于是,徐广缙只是派遣前军将领福兴领兵驻扎在蕲家河,不再前进。
太平军对长沙的攻击,是这支军队举义以来历时最久的一次攻坚战,前后进行了两个多月。而江忠源的楚军,则是第二次参与省会城市的防守。太平军如此下大力攻打长沙,显然是为了复仇,而江家军不遗余力地保卫长沙,则是为了守住家乡的省会,双方各有一种拼死的动力。
但是,就太平军要实现的大目标而言,占领长沙,毕竟并不具有战略的意义。他们在半年前放弃了对广西省城的围攻,就是为了挥师北上。现在放弃湖南的省城,绕道继续北上,应该是较为明智的选择。事实上,他们已经在长沙城下浪费了宝贵的两个多月时间,使清廷得以从各地调集兵力防堵他们北上的道路。
洪秀全为了实现太平军推翻清廷的战略目标,决定放弃对长沙的围攻。他的起义军经不起旷日持久攻城的消耗。
11月29日半夜,太平军搭浮桥渡过湘江,向西推进。他们取道龙回潭,奔赴宁乡。为了迷惑清军,又派出小股部队向南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