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决战在明天,成败之关键

(2010-03-10 15:08:36)
标签:

决战在明天

成败的关键

选股与选时点

还有运气

股票

分类: 股市—观察与研判

    昨天突起的地产股板块,今天普遍大跌;——正常调整洗盘。

    昨天下午突然飙起的煤炭股,今天普遍大幅回抽;——正常调整洗盘。

     汽车板块和环保股,今天跌幅普遍较大;——正常调整,有资金主动流出。

    2900点以来首先走强的银行股,与昨天受中国人寿业绩“突变”刺激而上涨的保险股,今天休息。——正常调整洗盘。

    上海板块随着世博的越来越近,今天普遍大跌;——有资金初步出货。

    一些医药股,与一些3G通讯信息股,位于今天跌幅榜的前列;——大资金出货。

     创业板股票剧烈分化......——有资金出货。

    ——除了海南区域板块,今天做最后的挣扎外,其他板块几乎全线溃退。

 

    今天盘面上显示的积极因素是两市成交量比昨天缩减8%余,尤其是地产板块和煤炭板块,这两个板块的成交量比昨天缩减近5成;银行板块成交量比昨天缩减近3成。银行、地产、煤炭板块价跌量大缩,说明大资金在这三大板块中主动性卖出不多。

    批驳市场上流行的错误思维:有一种观点很流行,即大盘指数站稳3120点之上,才算市场进入强势,才可以规模性买股。我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在一个弱平衡震荡市中,等待均线系统都走好了,离指数的顶部也就不远了,那时买股,无疑于抄顶。市场可能荡来荡去,如同荡秋千,若要等荡到一个技术强势才进入,不如回家卖红薯。2010年注定是一个风险与收益不太配比的年份,风险承受力与市场分析能力弱者,真的不如干脆远离股市。——要么别在股市中玩了!要么在大跌中、在技术指标还没走好的情况下选股逢低逐步买入,不贪,有比银行年利率高就抛了,抛了后就离开休息莫再回味再折腾,惟有如此,2010年才能不亏钱有小赚。

 

     2010年,炒股赚钱难。本地报纸上,有位自09年2月开始公开自己操作的“实战帐户”,应该是一位老股民,记得他09年中曾经一度盈利了75%左右,帐户资金由100万的本金增长到175万,然而去年8月以后至今,帐户资金曾经一度回到120多万,截止今天也不过130多万,这说明他从09年7月到现在,帐户资金缩水了25%左右。这最近的7、8个月不但是白忙活,而且还损失了25%,这就是不知道休息的结果。

     2010年,炒股难赚钱,关键在选股。而从2000只股票中,遴选出属于震荡市中极少数的所谓“黑马”,就如同买彩票那样,多数时候靠运气。譬如,今年春节前,我精选了5只股票拟逐步建仓,最后神使鬼差建仓了三只,这三只股票如今并没给我带来收益(当然,由于做对了高抛低吸,也没多大损失),而漏掉的两只股票,有一只是截止目前的大黑马—美利纸业,另外一只是截止目前的小黑马—南方汇通。美利纸业,我当时相当看好,曾经小做了一波低吸高抛并打算在其再度回到9.2元以下再大幅加仓(一度曾经想卖出所有股票全部买该股,若如此就撞大运了)。然而,鬼使神差,当其回到9.1-8.94元之间时,我居然没有加仓,今天涨停收盘于12.43,已经涨了35%余,因其年报今天提前公告将10转9股,相信后市还有较大空间。本博在贺岁文《东北虎西南虎虎虎生威》中的答复博友评论中,曾经重点分析了该股,不知道有无博友因此而幸运地及时买入。仅仅是一念之间,就错失了牛股。这个钱不该我赚,没有这个运气啊!

    决战在明天。本博要问:你相信,大盘指数在三月里会有效跌穿2900点向下再找一个底部吗?我不认为会这样,我相信绝大多数有证无证的评论家们也不认为会这样,我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也不会认为这种事情会在三月里发生。既然如此,既然2900点是三月里一个重要的支撑,当大盘指数离2900点只有一百来点的时候,怕什么呢?

    本博依然认为:有效跌破2900点,是四月中旬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是需要大盘蓝筹(银行、煤炭、地产、石油化工)板块再上升到一个水平以后,因这些板块的回调才会把大盘指数砸穿2900点去寻下一个支撑。举起来,扔下去,下落才有力度

    由此,我对三月里3050点区域的大盘指数,不悲观,有点谨慎乐观。

    对具体操作而言,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选股,选股决定你在这一小波反弹中是盈利还是亏损;二是选时点。等待均线系统走好了,等到市场乐观了,等到个股涨了一个阶段后再买股,你很有可能又抄了一个顶,那将是又一个漫漫无期的煎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