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这么不扛“骂”呢?
之前还有个类似的事情,就是淘宝暂停“招财进宝”,也是在网民骂声中草草收场。伟大的时代啊,网民依靠自己的嘴巴,牛逼起来了,有地位了。骂人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其实,南京电信与阿里巴巴暴露出同样严肃的问题,那就是,出台一项措施之前并没有做过市场调研,并没有了解它的上帝——用户们在想什么。挨了“上帝”骂也就很正常了。
可以看出来了,网骂才是目前最典型最有效的Web2.0应用,它涵盖了博客、论坛等等2.0手段,包含了人类语言精华,包含了智慧和性格,包含了不加修饰的情绪,最重要的,包含了主体人群的意志。
互联网使“骂”这一行为从心理需要演变成生理需要,就像抽烟喝酒一样,上网不骂人简直就如来北京不去长城一样。
这次收费事件虽然体现了南京电信不够成熟的一面,但是“不扛骂”终归比“听不进意见”好,及时反思、修正、调整倒还不失大度。从这点看南京电信要高出陈水扁几个档次,与苦苦相骂不见效的台湾省人民比,大陆网民幸甚。
网骂对互联网乃至各行业都是种推动——当然要看参与人群的代表性——网骂是种生产力,我们需要更多有水平的骂客。中国从来不缺乏优秀的骂客,如写檄文骂曹操的陈琳,居然是可以治“头风”的。到今天,互联网给“骂客”们带来了一次“文艺复兴”的大好机会。
友谊第一,骂人第二。骂出水平,骂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