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丹东晓程
丹东晓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85,683
  • 关注人气:60,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逸月销过万 偶然还是必然?

(2009-02-19 10:42:44)
标签:

朗逸

月销过万

偶然

还是必然

晓程

汽车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朗逸月销过万 偶然还是必然?

文/丹东晓程

    上海大众朗逸一月份销量超过一万辆,终于使厂商在桑塔纳销量下滑、明锐不温不火、朗逸前景朦胧的忐忑中松了一口气。

    至少,这个销量让厂家心里有了底。毕竟这是经过了国产化改造、为消费者需求至诚努力精心打造的产品。如此承载着上海大众希望的重量级车型如果还不能打动消费者,真让人不明白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了。

    这个销量说明,上海大众融合了国内消费者多个群体多种需求的高国产化率产品又一次切中了消费者心理期冀。这一次,德国大众全球统一的国际设计标准、德国优秀设计品质与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之间,大气稳重与活力动感之间,适度的豪华舒适与稳定的操控之间,达到了成功的均衡的把握。热销,似乎是一种必然。

    虽然销量未必定型于如此高位,但其势头和销售潜力应当不错。朗逸的表现值得期待。

    上市8个月后月销量过万,说明了新车认可度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价格坚持、营销坚持与预热宣传可以缩短这个过程。作为中级车的标杆,品牌和品质基础会让消费者尽快认可的这一天早日到来。

    新老交替是大势所趋。朗逸热销的背后,会不会也隐含着其继承桑塔纳25年前能量蓄积和绵绵不绝的释放的可能性?

    可以确定的是,朗逸月销量过万也让人透视出一个信号:中级车受宠已成趋势。务实、均衡的中级车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

    销量稳定的中级车居多。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除了朗逸之外,桑塔纳、凯越、骐达颐达、速腾、宝来、明锐、伊兰特、悦动、赛拉图、卡罗拉、思域、福克斯、锋范——这些品牌的热销,除了品牌、性价比之外,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它们是中级车。仅一月份的所有车型销量中,中级车的销量占到了将近三分之二。而紧凑型车和小型车热销车型寥寥无几。比亚迪F3和乐风热销,也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和中级车相近的外形和空间。高级别、大空间、低配置、低价格,既有档次,又省钱;既能获得高级车的满足感,又能拥有小型车的经济耐用性。在风雨飘摇、收入甫定的经济环境中,在中高级车的奢望与豪华车的畅想中作比较现实的选择,比大车虽小但比小车更大、中庸实用的中级车便更多的进入了消费者的视线。这,是消费者垂青中级车的原因。

    中级车受宠已经引起了厂家的注意。未来上市车型中,排队上市的大多是中级车。已经上市的车型中,中级车形成了一个高密度大容量的漩涡状圆圈,众多中级车纠集在一起,圈里的向核心区靠拢,圈外的想方设法挤向圈内,竞争尤为激烈。而竞争的规律不可忽略。

    一、个性化产品只能尝试,难以走红。

    只有普及型大众产品在提升销量方面最有底气。比亚迪F3、朗逸就因为普通中有众多消费者想要的东西,所以成了大众产品。东风雪铁龙毕加索和标致207个性十足,于是远离大众。已经停产的一汽大众高尔夫是青年车的定位,却是中年人中等收入的价格,恰恰将有购买欲望没有购买能力的年轻人排斥在外。也许这才是这辆好车不好卖的原因之一。

    二、产品的适位性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

    务实、均衡,为产品对消费者的需求拓宽了适应层面。宽泛的产品适位性,可以同时覆盖老中青、农工商、高中低多个产品定位人群。人人渴望豪华,但现实需要实用;人人都有个性,但普遍能接受的就是均衡。在众多消费人群的适应性和消费定位上找到产品的契合点,就基本上实现了大众化的多数满足、普遍接受。这就为产品提升认可度与忠诚度奠定了基础。

    三、品牌品质的影响力决定了产品力。

    产品品质与品牌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相互印证。营销数月,市场口碑有了积淀,产品品质被逐渐认可,销售热度虽然上升缓慢但很稳定产品力是硬道理。

    四、营销要打持久战,延长新车蜜月期,为慢热寻找时机。

    耐心、等待、坚持,是好车慢热的基础。现今百花齐放、新车辈出之际,很难有新车一炮而红,一红到底。厚积而薄发,就是慢的道理。

    中级车是未来车市的主旋律。中级车潮流正席卷而来。沧海横流见英雄。也许此时会有行销久远的经典名车顺流而下、脱颖而出。这正是未来车市的希望所在。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热点评论:

君越领驭蜕变引燃中高级车战火

逍客降了RAV4来了 CRV何时降价?

2009年40款新车心理价位大盘点(上)大盘点(中)大盘点(下)

5万以下首选车非新赛欧莫属?

桑塔纳真的不会降到5万以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