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公元580年,年仅8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为帝,他的外祖父隋国公杨坚掌握了政权,这位雄心勃勃的外戚上台伊始,就觊觎着自己外孙子的皇位,不过他的图谋很快就被北周的相州总管尉迟迥知道了,于是他就率领着军队发动了叛乱,一时间洛阳以东的大部分州郡都起兵响应,叛军连兵几十万,声势十分浩大。
杨坚立即派出数路大军前去平叛,没几个月的工夫,各路叛乱都被镇压下去了,杨坚也借此将北周的残余势力一网打尽。在消灭了所有对手之后,杨坚于公元581年,把自己的外孙子周静帝“请”下了台,亲自坐上了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大隋,建元开皇。杨坚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
隋文帝登基之后,励精图治,积极改革北周宣帝以来的弊政,使国内的政治局面焕然一新。在稳定了内部之后,文帝就把目光放到了偏安江南的陈朝这里,雄心万丈的皇帝想要渡江南下统一全国。举兵先要选将,隋文帝就向丞相高颎(音炯)征求意见,高颎就向他推荐了东垣(今河南省新安县东)人韩擒虎和洛阳人贺若弼,隋文帝就分别任命他们二人为吴州总管和庐州总管,派赴隋陈边界,为南下灭陈做准备。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省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
韩擒虎出身于军人世家,父亲韩雄是西魏、北周时的名将,长期驻守在中原地区,打了不少胜仗,因功被封为新义郡公。少年时的韩擒虎,生性豪迈,性好读书,文武双全,深得当时的皇帝北周武帝的喜爱,就让他同自己的皇子们交游,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待遇。有了皇帝的赏识,韩擒虎很年青就走上了仕途,在后来北周对北齐的一系列战争中,他屡立战功,不但承袭了父亲新义郡公的爵位,还因功被封为永州刺史。
到了杨坚主政期间,北周官僚为了阻止他篡位,相州总管尉迟迥发动了叛乱,镇守在郧州(今湖北安陆)的司马消难也乘机起兵,并联络陈朝一同进兵,杨坚就任命韩擒虎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镇守江北之地,抵御陈朝的军队。韩擒虎在和州屡屡打败陈朝的军队,使江北之地牢牢的掌握在杨坚的手里。
正是由于韩擒虎显赫的身世和战功,隋文帝才在丞相高颎的推荐下让他出镇江北重镇庐江(今安徽省合肥市)。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名将
贺若弼,出身于鲜卑贵族家庭,父亲贺若敦是北周的名将,一生都把平定江南作为自己的抱负,可惜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权臣宇文护,被迫自杀身亡。年少时的贺若弼以父亲为榜样,刻苦练武、博览群书,在当时的贵族子弟中非常有声望。后来,他被北周的另一个权臣齐王宇文宪看中,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在北周对陈朝的军事行动中,贺若弼屡立战功,被任命为寿州刺史,封为襄邑郡公。
隋朝建立后,由于丞相高颎的推荐,贺若弼被任命为吴州总管,镇守江北重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父亲当年未竟的事业,就要在自己的手里实现了,贺若弼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在他到达广陵之后,就开始积极的准备。
渡江作战,首要的问题就是船只,贺若弼利用隋陈边境贸易的机会,用将要淘汰的战马去换陈朝的船只,并且为了不使陈朝产生疑心,他就把大量的战船隐蔽起来,而只在江边停靠一些破旧的战船,给敌人隋军缺船的假象。然后,一次又一次的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给陈朝军队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可是次数多了,陈军认为隋军总是在吓唬自己,也就不以为然了,这就从精神上麻痹了陈朝。
公元588年底,隋朝在打败了突厥解除了北顾之忧之后,开始大举伐陈。隋文帝杨坚调集了50多万大军,任命次子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行军元帅,分兵8路,进攻陈朝。贺若弼和韩擒虎军成为了进攻陈朝首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主力部队。
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韩擒虎和贺若弼分别率领着部队渡过长江,杀入陈朝境内,腐朽的陈朝军队根本就没料到隋军会在大年下发动全面进攻。几天工夫,贺若弼就拿下了建康的东北大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而韩擒虎的军队则攻下了姑熟(今安徽当涂),两路大军对建康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不过这个时候,建康城内还有陈军十几万人,而韩擒虎和贺若弼的军队加在一起也不过一、二万人,元帅杨广就想在主力部队集结完毕之后,再进攻建康,不过勇猛的贺若弼却只带着自己的8000精兵进占钟山(今南京紫金山),与陈军进行最后的决战。陈军虽然众多,但将帅不合,士兵缺乏战斗力,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而贺若弼的8000精兵却是他多年的心血练成,所以双方的战斗进行的非常惨烈。
就在贺若弼与陈军主力苦战的时候,韩擒虎趁机率领着500精兵进攻石子冈(今南京市雨花台),直扑建康南城,这时陈朝的大将任蛮奴贪生怕死,开城向隋军投降,韩擒虎遂杀入了建康城,并在皇宫的井中抓住了陈后主。就在同时贺若弼苦战打败了陈军城防部队,从北门杀进了建康,至此陈朝灭亡,从西晋末年以来近300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
得到胜利喜讯的隋文帝非常高兴,亲发诏书,表彰了两位大将在灭陈战争中立下的决定性功劳。不过,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作为河南同乡的韩擒虎和贺若弼却为了谁的功劳大,争的脸红脖子粗,最后还是隋文帝采用了类似“并列第一”的方法息事宁人了。
隋灭陈统一全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注定要成为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