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洪荒时代(结语)

(2006-06-21 12:35:15)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洪荒时代(结语)
出土于河南濮阳西水坡的龙形象,距今6000年左右,被称为“华夏第一龙”这再次说明了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洪荒时代是我们的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时期,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三皇五帝的伟大功勋其实都是传说而已,我们的文明是由无数的先民通过千百年与自然的相处与斗争中得到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过从传说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洪荒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在中原地区,他们中有很多都不出生在中原但却是在中原地区完成了伟大的功业。这证明了在这个时期中原由于其处于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环境,广泛融合周边的各史前文明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地之一。
  根据在河南南阳出土的云阳人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原地区就有了会打磨简单石器工具和会使用火的原始人类,其文明程度已经与“北京人”接近。
  到了新石器时代,以河南嵩山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出现了高度的文明,上世纪70年代在河南新郑新村乡的裴李岗村一带陆续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使用过的工具和制作的陶器,其年代约在8000年前左右,根据史学家对这些文物的鉴定认为我国的农业革命最早在这里发生,这里的居民已进入锄耕农业阶段,与同期周边的一些文明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后来又陆续在河南发现了100余处这一时期的遗址。这与传说中伏羲和神农在中原地区发展农业的记述有切合之处。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洪荒时代(结语)
         裴李岗文化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洪荒时代(结语)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陶器
 
  在裴李岗文化之后,中原地区又出现了高度发达的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此时的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的有刀、斧、锛、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栗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各种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平制造。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居住选址一般在河流两岸经长期侵蚀而形成的阶地上,或在两河汇流处较高而平坦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农业、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我所知道的河南历史——洪荒时代(结语)
1972年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双连壶
 
   到了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由于河洛文化与周边地区各文化的接触、影响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的趋势不仅得到了延续,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表现形式却与此前大不相同。突出的特点是文化个性的充分展现,如河南的龙山文化,豫北、豫南、豫东、豫西在文化面貌上就各不相同。在河洛地区以外,向西有客省庄二期文化、齐家文化;向东有山东典型龙山文化;向北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向南有石家河文化;东南有良渚文化等。这样就为河洛地区吸收周边文化中的精华,充实自身提供了先决条件。直接承袭仰韶文化而来的河南龙山文化,继承了仰韶文化时期的文化传统,终于在中原地区形成了更大规模的融合。
    这一时期,河洛地区正处于昂首阔步向文明时代迈进的时期,传说尧舜禹和三苗的长期对峙,最终禹迁三苗于三危,东西方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等,最终反映在考古学文化上,仍可以看出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与南方的石家河文化,东方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甚至于东南的良渚文化产生碰撞和交流,为河洛文化吸收周边地区文化中的先进因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所以,在二里头文化中,我们不仅可以找到东方的文化因素,如山东典型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等因素,而且还有来自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因子,甚至还受到东南地区的马桥文化、豫北冀南的下七垣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以及北方草原地带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影响。
  经过数千年与周边文化的融合和自身的发展中原地区形成了连续而强大的文化根基,他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和到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