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烟旧事 |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气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享年四十二岁。消息传来的时候,我正在《新民体育报》审看大样。楞了半天,不知如何是好。大样上签的名字,居然是“邓丽君”。于是,苦笑。
邓丽君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大约是在1980年。当时,我们刚从样版戏的单调旋律中走出来,邓丽君的歌声,如清风拂面。我记得,邓丽君正在美国和东南亚巡回演出,据说,小平同志也甚为欣赏邓丽君独特的歌声。当然,我们在当时根本无法目睹邓丽君的巡回演出风采,她的歌声,几乎都是从翻录的磁带中朦胧而来,并通过劣质的单喇叭或者双喇叭的录音机充分演绎。我有一个饭盒状的录音机,本来是用来学英语的,但是,它经常播放的却是邓丽君的歌。我的英文没有学好,这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的日记中,仍留有记录邓丽君的诸多文字。比如,邓丽君的档案:河北省大名人, 1953年1月29 日出生于台湾省褒忠乡田洋村,身高: 165cm, 体重: 47公斤,O型血。她喜欢紫色和桃色,喜欢跳舞,喜欢网球,喜欢网球装和牛仔服,喜欢青草香型的香水。喜欢洋娃娃。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记录下这些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这些举动非常犯忌。因此,记录的时候,要偷偷摸摸,并在前面加一点“冠冕堂皇”的话。邓丽君的照片,也找不到十分清晰的(说明当时的盗版水平亦很差劲),总有一种朦胧感。喜欢邓丽君,可以说是发自内心。尽管,嘴上不能说。不能说的原因,是大陆并不认同这一位歌手,说她唱的歌是“资产阶段情调”。据说,她甚至还跑到金门去慰问“国军”,大唱《梅花》。从意识形态的角度,邓丽君简直罪不可恕。
邓丽君的歌,《我只在乎你》,《小城故事》,《梅花》,《忘不了》,《如果没有你》,《甜蜜蜜》、《船》等等,几乎都烂熟于胸。但是,我最喜欢的歌,还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喜欢这首歌,当然也是有原因的。1980年12月,北京的几位同年龄的同学,偷偷地从外面搬来一个四喇叭的录音机,我记得,是“三洋”的。他们悄悄地告诉我,晚上要过圣诞。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有关“圣诞节”的词儿。很新奇。入夜之后,我们潜入一间教室,放起了邓丽君的歌,并点燃了蜡烛。张伟光同学(这位老哥,故事甚多,另述),还邀来了几位异性,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和当时的北京工学院(简称京工)等院校。这些异性同学之中,有一位叫高放的北大女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在一起跳舞,伴着《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彼此相拥,共度美好时光。当然,我们都很单纯,有激情,却是分寸有余。这位女生,仅见此一面,却一生难忘。这一晚,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情调,什么叫爱慕。
那个时代,我们似乎在进行一场人性的“复兴运动”,我们在不自不觉中,对过去各类作品里充斥的“革命”爱情,充满了极度的反叛。当年,有一部中篇小说,名叫《晚霞消失的时候》,作者礼平,大胆地对人生和爱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学们争相传阅,并纷纷与主人公南姗进行心灵的对话。这部作品,从今天的角度看,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小说,有点像中学生写的作文。但在当时,对我们却产生了极大的震憾。这是为什么?道理简单。因为我们所处的年代,太缺人生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了。这也就是邓丽君能直接闯进我们心扉的十分重要的时代原因。邓丽君的歌声撼动了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的东西。这种源自心灵的爆发,是任何意识形态都无法阻隔的。
因此,我感激邓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