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都不能少》:于灵魂深处

(2006-09-09 14:05:33)
分类: 约会电影
云之东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老师,祝我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
 
《一个都不能少》:于灵魂深处

日子从指间匆匆的流过,刹那芳华。不知不觉在钢筋水泥森林里长大、迷茫,益发的冷漠。我想这就是生活,谁会在乎谁呢。

很久没有感动了,常常忘了泪水的味道,以为那不过是泪腺存在的原因而已,人体的器官太多,多一个也不足道。

忘了什么时候去过电影院,电影放映的速度太慢,DVD、VCD早就占据了生活的空间,偶而去电影院,是因为那时还有女友,或者是想体会大片的大。

那天中山影城的大厅放《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的作品。张艺谋是少数几个可以让我走进电影院的名字,因为他的作品,至少是有诚意的,在这个追名逐利的年代,诚意是个稀有动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都不能少》没什么可多说的。一部类似于纪录片的电影。农村的破兮兮课堂,一个不大不小的脏兮兮城市;一群土渣渣的山里人,一些热心的和一些自以为是的城里人。画面摒弃了张导一向追求的唯美,真实得让人窒息。

情节更是简单,魏敏芝,一个所谓的代课老师,一个现在还在村里的唯一的完整的上过小学的女孩。张慧科,一个山村里常见的贫穷家庭的男孩,一个罢了课一心一意到城里打工的学生。因为真正的老师叮嘱过魏敏芝不能少一个学生,所以魏敏芝千里迢迢的到了城里,“看不到”城里人的白眼,“不在乎”城里人的无所谓,只是要找回张慧科,因为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我觉得魏敏芝偏执得不可理喻。不就是少了一个学生吗,再说也是学生心甘情愿到城里打工的,你管得着人家吗。可能是张导的习惯,他影像里的女主角都是一根筋的,最出名的是那个秋菊,一定要将官司进行到底,如今来了个魏敏芝,执着不让秋菊。只是看到魏敏芝逃票到了城里,在电视台门口那样的简单,那样的茫然无助,突然觉得心里被什么玩意刺了一下,有些生生的疼。

我知道魏敏芝肯定会找到张慧科的,这是电影必然的结局,坚持往往意味着胜利。

有人说《一》是张导的技穷之作,我不认同,在我看来,它甚至比《秋菊打官司》好,因为它的真实。秋菊是理想主义的,而魏敏芝,她是活生生的,所以我看到张慧科在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下魏敏芝三个字时,泪腺在时隔多年之后,终于启动了它的功能。而我是在嘴角有点发咸时才发现泪水的,这多少让我觉得惊喜,原来我还是会流泪的。

当天晚上我梦到了我的老师,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到大学的班主任,我在心里写下了他们的名字。多年之后的今天我才知道,他们一直存在于我灵魂深处,见证了我在时光的某个时刻的模样,影响了我的现在和未来,他们的名字,永远写在我灵魂深处的黑板上,直到永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