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生活 |
这学期的大戏是人艺的话剧《万家灯火》,我认为选择这个戏是个疯狂的行为。
翻开《万家灯火》的历史,就不会觉的我有这样的想法奇怪了
一. 是北京人艺历史上上演周期最短的票房冠军。
今天的课上,每个人就剧本的问题,都可以向导演兼主任教员崔新琴老师提出疑问,我在其中一页里面就划出了十几处不认识不会念的字。为什么?因为北京话里面的一些词语,我连发音都不能完全弄明白,更别说词义了,例如:白斋、棒棰、扳杠、拌蒜、白霍、不吝、迸磁儿、拔份儿、出溜、呲人、处窝子、点卯、抖搂、得波、顶缸、打卦、逗闷子、裹乱、挤兑、嚼谷、筋道...

如果我土生土长在北京恐怕也不难,可惜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加上去年120集的广东戏《乘龙怪婿》,现在,能把舌头捋直就不错了。
天啊,这北京土语方言是最接近英语的语言,而我却偏偏不是京片子....
看来,这次的话剧--龙套的角色非我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