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新浪推出了一个调控时期购房还是租房的专题。读了正反双方的观点,发现满篇就一个字--“买”。不是说现在买、就是半年后买、最多是三年后买或等房子降价再买。怎一个“买”字了得?不买行不行?
事实上,今天算起来,租金与房价的关系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现在买房不合算。有人会说,租房无法提供一种稳定的感觉、无法提供满意的房子、无法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还有很多其他的理由。我要说,这些理由并不是租房的错,而是我们的房地产投资市场与租凭市场不成熟、不完善的直接体现。这一点我们以后再分析。
还有人以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为理由,表明不买房是违背中国人传统的事。所以一定要买。什么是中国人居住的传统?是要有自己的房吗?房改前谁拥有自己的房子?不都是从国家租来的。现在的“结婚必须有房”和原来福利分房时期对于新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只不过原来你没地方租房子,只能等单位分。现在你可以买也可以租,但为什么大家都把眼光放在了新房市场上?还要什么“一步到位”。新毕业的学生也要买新房,你的工资一步到位了吗?老祖宗的“量入为出”的训诫就不要遵守了吗?
本人大胆的预测:
- 如果中国的老百姓都只能依靠“买”来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
- 如果大家都只是在等房子降一点价,以便我们能够买得起;
- 如果大家认为一旦房价降了,就可以心情愉快的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房子;
- 如果我们想让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也能够买得起房;
我要说,对不起,房价永远都不会降到你们满意的程度。
房子是大宗消费品、土地在中国是稀缺资源、中国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很多基础产品已经与国际接轨、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我们的资源使用效率还很低、我们的市场化还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能够很轻松的买得起房子?我们到底凭什么?
近两年,中国的房价、特别是部分热点城市的房价如同坐上火箭一样高涨,房价已经远远超出了理性投资与理性消费的范围。在房价乘坐的火箭上,宏观经济过热、人民币升值、政府的城市管理和监督不力、内外资投机、开发商违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缺失、教改医改不成功等已经成了助推剂,将房价推得快速上升。我们消费者,特别是自住型消费者就不要再当助推剂了。当心烧光了自己、幸福了别人。
特别是一些抱有超前消费理念的消费者和参与恐慌性抢购的消费者,请你们一定要保持冷静。今天的局面绝不会永远保持下去。供需平衡终有一天会来临。到时候,我们还是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能力来决定买房或是租房。而今时今日,只应该让那些真正具备支付能力的人去“买”。我们则即不投资、也不抢购。或许可以从富人手中便宜的租房子来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