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印小天看《千里走单骑》泣不成声

(2005-12-27 12:47:46)
   昨天上班,打开手机看到印小天在秘书台的留言,时间是圣诞节晚上21点左右,我估计他又要约我去钱柜K歌。回电给他,他说当时他刚看完《千里走单骑》很激动,他说:“我看这部电影哭了六次,真的很感动。高仓健就像我父亲的感觉。影片最后,我几乎泣不成声。”我问他和谁去看的,他说是《北京青年周刊》的王江月。江月是他的老乡,我和江月都很喜欢小天,在他没出名的时一直给他鼓励,也算是比较了解他的朋友,但他看《千里走单骑》能泣不成声,我有点不相信,我问小天是不是最近很孤独或者是失恋了才会在看这部电影时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他说不是,他说自己就是有两个老婆,看这部电影依然会流泪。
   刚刚给江月打电话,她证实了小天看《单骑》的失态。她说:“当时我明显觉得他在哭,哭得厉害,就怕电影结束时他收不住。我也觉得纳闷,觉得他可能有类似的经历,但小天说他和他爸关系还好。”后来我分析,小天从小就离家学舞蹈,学舞蹈的人一般比较单纯,父母又是从事政法工作,可能家教也严,也养成了小天独特的性格,特别是成名以后,他对自我的要求又高,很少有知心的朋友,对爱情也是很理想主义,宁缺勿滥,至今没有女友。这种性格的人一般会在电影的梦幻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江月基本同意我的看法。
                          印小天看《千里走单骑》泣不成声
   小天说,他要推荐给自己影迷会的会员,要求他们去看《千里走单骑》,我说不现实,80年代后的孩子会喜欢这部影片吗?刚刚看到《竞报》的一个专题,打消了我的顾虑,采访了很多80年代后的观众,很喜欢。其实这批观众基本上是独生子女,顶多会有个表弟表妹,性格上很容易陷入孤独与自我极端。从这个角度,《千里走单骑》算是一双温暖的手套。
   看到今天的贺岁档票房新闻,果然《情癫大圣》高出了《千里走单骑》。从文艺片看,《千里走单骑》已经是不错了,首周末三天就到了1000多万。今年是国产文艺片大年,从年初的《美人依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到《青红》《向日葵》《世界》《红颜》,这七部国产文艺片的总票房加起来可能还超不过《千里走单骑》最后的年终总票房。我估计《千里走单骑》最后票房应该不低于3000万。这就是国产文艺片的现实,就连张艺谋也摆脱不了这样的宿命。也许是新画面也预知到这样的宿命,所以给《千里走单骑》投放的广告量并不多,连北京影院的贴片广告都没做。投入和产出要成正比,包括《情癫大圣》,都是小规模广告投入。闷声大发财,张伟平、王中军还是很聪明。
   《千里走单骑》也逐步在赢得好口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特别难听的骂声,所以关注度却不是很高,起码在网上。我的博客是在1212建立的,目前点击率高的文章都是关于今年票房最高的那部电影的,有的甚至达到2万左右,《千里走单骑》的评论网友关注率不是很高。我想可能是和《单骑》的宣传与定位有关。《单骑》看完,大多数观众很难会骂街。但骂声却是国产大片高票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个现实的确很悲哀。我想起前不久在政协礼堂看《金刚》,也看得我泪流满面,人家怎能拍出那样的大片呢?
    刚刚江月说,前天她和小天去看《千里走单骑》,是在开映前两小时排队买的票,还是最前排的差位置,她说排队的时候,她很感动,她说电影院每天都有人排队就好了。难啦!
    圣诞节那个晚上,我陪家人看完了《幸福象花儿一样》,电影人的幸福莫过于大家每天都在电影院里排队看电影,而观众的幸福在于,他们不要用骂声这样的方式去“支持”国产电影的票房了。幸福象花儿一样!
        印小天看《千里走单骑》泣不成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