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路
董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546,235
  • 关注人气:224,1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俚语流行ing(完结篇)

(2006-03-07 00:00:40)
分类: 想写的文字
本文的眼:
 
如果不听说话
北京俚语流行ing(完结篇)
 
只看文字
 
一个现象是——
 
“北京人”越来越多了……
 
现在是2006年3月7日0:00。 刚才从电台回家的路上,路过亚运村一酒家前刚好遇到有两个人打架,引来无数路人围观并高声叫好,两位男主角也因此甩开膀子愈战愈勇……
 
只是等战斗结束了,渐渐散去的人群中惟听得嘲笑的口吻:这俩B
 
继续说北京俚语的事。
 
虽然骂人确实挺爽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不愿在公共场合随便出口成脏, 只有有两种情况属于例外——酒桌上和球场里,那地方都容易让人身不由己;身都不由己了,嘴就更不属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骂人的话是学起来最简单的。当年巴拉圭外援冈波斯加盟北京国安之后,学会的第一个词是“你好”,第二个词就是“傻X”。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即使见到了老板级的人物,打招呼的方式也是:“你好,傻X!”因为之前他的中国队友不露声色地告诉过他,“傻X”就是“朋友”的意思。
 
其实全国各地都拥有具有本地方特色的不雅之词,比如广东。我记得1995年联赛跟随北京国安去广州打客场比赛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全场广州球迷都在一声一声地喊着“丢——”“丢——”“丢——”……
 
此前我没去过广州,也不知道“丢”的意思,当时我还以为广州球迷是想集体唱一首儿时流行的歌谣只是指挥配合得到不好总是唱不完整呢!那首歌谣是——“丢啊丢啊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
 
北京俚语里最典型的脏话无须再赘述了。不过除了特殊场合特殊人群特殊情景,其实很多人还是尽量回避着粗口。
 
比如几年前在北京曾大面积流行的“二B”,现在已经被简化为一个字:“二”了。大体的含义就是形容一个人傻里傻气的。造个句子:“你丫可真够二的!”据说,“二”在北京演艺圈里已经逐渐取代了常见的“京骂”以透射着某种文明和进步。
 
说到“丫”,其实有多重意思,如果是朋友之间,相互称“你丫”甚至还代表着某种亲近,但若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只要您听到有人说着“你丫……”,那么最好马上离远一点,省得溅一身
 

北京俚语流行ing(完结篇)

 
那么,既然“你丫”的说法,还有“我丫”和“他丫”吗?答案是否定的,北京人不说“我丫”,也不说“他丫”——如果想指代第三人称,就直接用一个“丫”字。很遗憾,有一些不太熟悉使用规则的外地朋友,经常会在这两个问题上犯错误。
 
北京俚语能不断更新真的需要感谢一类人群,这类人群的组成包括40岁以下的演员、歌手、诗人作家、文学青年等。
 
与普通人相比,他们拥有着相对独特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方式,比如经常利用聚会海阔天空神聊,聊着聊着就会冷不丁蹦出个新鲜词;重要的还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北京,这个圈子大体就是那么多人,只是以排列组合的方式轮流分拨聚首,只要有一个不错的词,不用俩星期,圈子里的人就都可以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了。
 
“不靠谱”时下正在流行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漂移不定”、“不足为信”。因为整个世界、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人生都具有着这样的一种属性,因此,您若遇到了此类人并有机会坐在一起,您就听吧,一晚上都可能是“这不靠谱”“那不靠谱”以及“太不靠谱”。
 
相比于“不靠谱”,北京新近传出的一个流行俚语是“拧巴”,不信您就去翻看一下最近几位漂亮女影星的博客,文字里肯定可以不时看到这个词的出现。其大致的含义就是:比较别扭,充满着矛盾情结。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朋友而言,因为每天都有机会和同样生活在北京的人聊天,从“丫”到“二”,从“不靠谱”到“拧巴”, 一气交替讲下来,足以体现着一种与时尚接轨。
 

北京俚语流行ing(完结篇)

 
 
对于一些不生活在北京的朋友而言,要么偶尔来北京实地学习,要么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远程学习,总之,也可以触摸到北京时尚俚语跳动的脉搏。尤其以一些爱好写字的文青包括愤青,逮机会也自然要在自己的作品里套用上这些来自首都的“流行元素”。
 
 
感觉上,这些朋友比北京人更喜爱将俚语转化为文字,有点类似中国人有时比洋人更愿意穿西服。尤其对一些带着女性生殖器官的俚语,比如事什么、装什么,更是情有独衷。
 
不过,为了使用这些词而必须写上这些词的一种刻意的色彩还是清晰可见,使得一些词的用法往往不够准确,甚至让人觉得有点“二”。比如“装丫挺的”在北京时尚前卫人群中大体已经消失,很少有人说更很少有人写了,但偏偏有人还当作“流行词”加以奋笔疾书。
 
如果不听说话,只看文字,真的感觉“北京人”是越来越多了。只是语言毕竟是语言,文字毕竟是文字,教您一辨别方法:越是在文字里有着越多的北京俚语,那作者就可能越不是生活在北京。
 
其实各地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一个祖国的臣民。只是这种现象挺有趣的,就像是有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说话偏偏要不时加上几个英文单词,相当的不靠谱以及相当的拧巴——像塞在牙缝里的碎肉。(完)
 
 
 
    
 
 
 

北京俚语流行ing(完结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